(資料圖)江西南昌一超市,民眾在選購商品。中新社記者 劉力鑫 攝
文/陳昊星
3月2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正式發布50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及9項標準修改單,全力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為民眾“舌尖安全”保駕護航。
新標準聚焦哪些領域?細化了哪些方面?
規范宣傳 防消費者被誤導
此次標準更新,重點解決可能誤導消費者的問題,規范食品標識、明確成分含量、界定使用范圍,確保信息透明,保障消費者權益。
生活水平提高,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關注度攀升,市場上“零添加”營銷競爭激烈。知名醬油品牌千禾味業就曾陷入真假“零添加”爭議,產品標識細微差異,引發消費者對成分和宣傳合規性的質疑。
對此,新的預包裝食品標簽標準明確禁止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語。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總工程師李宇稱,這類標識易讓消費者誤解產品完全天然,但其含義模糊。企業所說的“零添加”,可能只是生產中未額外添加,無法說明食品本身、原料供應商加工時的添加情況,易誤導消費者。
但李宇也提醒,不必“妖魔化”食品添加劑,符合國家標準的使用是安全的。它能提升食品質量、穩定性,保障供應鏈安全、延長保質期。
2021年度新知答主、伊利諾伊理工大學食品加工工程碩士錢程在回答國是直通車的知乎提問時表示,合規使用添加劑有正面作用,宣傳“不含”易誤導消費者,涉嫌欺詐,讓大家覺得添加了食品添加劑的產品就不是好東西。
優化日期標示 便利消費者選購
過去,消費者選購預制涼菜、面包等預包裝食品時,因標簽采用“生產日期+保質期 X個月”的標示方式,需自行計算保質期,十分不便。
新標準要求預包裝食品直接以到期日形式標示保質期,無需消費者計算,展示更直觀。同時規定,保質期超6個月的食品,可不標生產日期,僅標保質期和到期日。
李宇介紹,許多國家早已采用這種標示方式,我國此次修訂是與國際接軌。這樣能讓消費者一眼看清最佳食用時間,有助于改變消費習慣、減少食品浪費。而保質期6個月內的食品仍標生產日期,是因消費者更關注鮮牛奶、面包等短保質期產品的新鮮度,對長保質期食品,生產日期參考價值低。
考慮到中老年人常因視力問題難看清食品關鍵信息,新標準在國際上率先推廣食品數字標簽。消費者掃碼即可獲取保質期、配料表等詳細信息,購物更便捷、透明。目前已有超400款預包裝食品應用數字標簽,新標準將為其全面應用提供規范依據。李宇預計,數字標簽推廣將循序漸進,除提升消費者體驗,還能助力企業優化供應鏈管理,提升食品安全和行業透明度。
此外,新標準要求預包裝食品明確標示“兒童青少年應避免過量攝入鹽油糖”。錢程指出,這對引導兒童合理膳食、預防肥胖等代謝疾病有積極作用。
聚焦民生食品 精準傳遞信息
食品安全事關國計民生,任何環節都不能有一絲懈怠。從生產、流通到銷售,每個環節都需要嚴格把關,確保食品質量和安全,讓消費者吃得放心、買得安心。
在剛剛過去的“3·15”晚會上,磷酸鹽超標的蝦仁被曝光。部分商家為了一己私利,利用磷酸鹽給蝦仁增重,不僅欺騙消費者,更嚴重威脅食品安全。這一現象令人震驚和憤怒,再次敲響食品安全警鐘。
但也要看到,現在國家食品安全也在逐步提升。公開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累計發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1660項,包含2萬多項指標,涵蓋全部340余種食品類別,標準體系中通用標準、產品標準、生產經營過程規范、檢驗方法四大類標準相互銜接,協同管控食品安全風險,覆蓋從農田到餐桌全鏈條,規范從過程到產品各環節,保護從一般到特殊全人群。
此次新標準與消費者日常消費的乳制品、肉制品、嬰幼兒食品、食品添加劑、消毒劑等密切相關,通過明確適用范圍等措施,進一步保障消費者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
李宇強調,要讓消費者科學認知食品,還需持續科普和溝通。企業也應減少暗示性宣傳,避免誤導消費者,降低不必要的市場內卷和食品安全焦慮。
來源:國是直通車
編輯:高琰瑭
責編:魏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