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消息啊,兄弟們!8 天之后,李嘉誠家族就要把 43 個港口如期賣給美國貝萊德集團了。現在很多人討論一個問題:中資能不能出來接盤呢?為什么這筆港口買賣,這么大一筆 200 多億的生意,之前毫無消息,然后很快就達成交易了,中間沒有拉鋸,也沒有競價,直接就決定賣給美國貝萊德集團,這就是外界從開始到現在一直在質疑的問題。
那為什么不能賣給中資呢?現在很多人在說,中資會不會出來接盤,比如說招商等大的國企,他們確實有錢,會不會出來接盤呢?而且這些港口生意,在很多年之前,大概 2015 年前后的時候,當時有中資跟長和接觸過,并且給出報價,但是長和認為這個報價太低了,不符合他們當時的預期,最終拒絕了。現在這也成為很多人詬病的一個問題,說長和(李家)拒絕中資,最后賣給美國。
我可以很明確告訴大家,現在基本沒有機會了。因為中資如果在這個時候出手,那到底是基于生意的角度考慮,還是基于政治的角度考慮呢?如果這些港口真有非常大的戰略性意義,那我們確實要不計成本買回來。但從輿論方面來看,我一直在說,這個事情最大的損失在輿論層面,并不是在實際戰略價值方面。
很多人不理解,覺得巴拿馬運河的港口好像和巴拿馬運河有很大關系,其實毫無關系。這就好比在一條高速公路前后建了兩個停車場,大家上高速或下高速可以把車停在這里。你有停車場的經營權,但并不代表你能控制這條高速公路。哪怕這條高速公路非常重要,每年運送全球大量物資,你也只是擁有停車場的經營權,而且還不是所有權,到期就得還給人家,停車場的地皮是人家的。
重點來了,這 43 個港口,聽起來很厲害,其實就是有時限的經營權,時間到了就得歸還。每年能掙多少錢基本固定,因為基建生意就是這樣,你拿到的是一段時間的經營權,每年的盈利和投入基本穩定,也就比銀行貸款利息高一點而已。
所以李嘉誠家族要賣,也是考慮到現在全球經濟到了一個拐點,他們愿意賣掉回籠大量資金。李澤鉅之前也說過,他們在外國有很多資產,一旦內地跟香港出現新的投資機會,他們可以迅速籌集現金回來投資,這應該是他們考慮的一方面。當然,我批評過他們很多次,他們沒有考慮現在的國際大環境,中美博弈、貿易戰的大環境,現在做這樣的事影響很壞,他們卻沒考慮到。
所以,我剛才說,這些港口影響并不是太大,所以中資不會出手。因為拿下之后,在戰略層面意義不大。如果純粹考慮經濟層面,我們是不是要匹配美國貝萊德的報價?如果要搶,是不是得比他報價更高?從生意角度講,花這么多錢拿這些港口的經營權,劃不劃算呢?其實并不劃算。戰略價值又不大,那中資為什么要做這樣的事呢?
從輿論層面來說,如果這個時候中資真出手了,反而說明什么呢?反而說明我們被美國搞怕了。美國這么一操作,和李嘉誠達成協議,咱們就全國上下亂成一鍋粥,大家都擔心失去港口會怎樣怎樣,還花很多錢買回一些高溢價的資產,這說明咱們被美國牽著鼻子走了。所以我跟大家說,中資絕對不會出手,至少不會在這個時候出手。
有個例子,2019 年,中原海控旗下的東方海外在美國賣掉長灘港口。長灘港口當時是美國比較核心,也是全球非常大的一個港口,估值 40 億美元,最后賣了 17.8 億美元,由美國公司接手。當時為什么中資不去接手長灘港口呢?如果接手,很多人可能覺得我們控制了美國一個大港口,以后能怎樣怎樣。但那是在美國境內,你能控制得住嗎?
就像俄羅斯跟烏克蘭打仗之后,俄羅斯在海外的所有資產,都被美國及其盟友凍結了,3000 億美元的海外資產都被美國、歐盟凍結。反過來,俄羅斯境內美國公司的資產,也被俄羅斯全部凍結控制起來了。所以說,如果真有什么問題,我們買了人家那邊一個港口能有什么用?人家隨時可以控制我們。很多問題并不是表面看到的那么簡單,一定要深入分析才能看明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