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子欽出生于1908年,福建省上杭縣人,早年時期,他曾在上杭縣縣立中學讀書,在校期間,袁子欽廣泛閱讀進步書籍,積極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1929年,他從中學畢業,同年,袁子欽參加了紅軍。
袁子欽參加紅軍的這一年,紅四軍離開井岡山,轉戰贛南與閩西,因此,參加紅軍之后,袁子欽也隨軍轉戰贛南與閩西。因為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加入紅軍后的袁子欽成為一名文書。后續他又進入紅五軍團,擔任了紅五軍團十三軍連政治指導員等職務,隨軍參加了中央根據地的第一到第五次反“圍剿”作戰。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袁子欽參加了長征,到達陜北后,他進入中央黨校學習。1937年,袁子欽又進入抗日軍政大學,系統地學習了革命理論與軍事理論。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袁子欽主要從事軍事教育工作,擔任了抗日軍政大學政治部干事、組織科科長等職務,在后方培養了大批優秀的抗日軍政干部,積蓄了抗日力量。
1943年,袁子欽被調到太行軍區,擔任了太行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兼組織部長。當時太行軍區的抗日形勢非常艱難,日本侵略者也加大了對根據地的“掃蕩”。即便如此,袁子欽也沒有對抗日事業灰心,他以極大的毅力參與領導了太行軍區的對日作戰,并嚴格落實我黨的干部政策,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見證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抗戰勝利后,袁子欽擔任了晉冀魯豫軍區第13縱隊副政委、華北軍區第15縱隊政委等職務,參加了上黨、平漢、臨汾、晉中等戰役。1949年,太原戰役結束后,袁子欽擔任了60軍政委,同時,他也是60軍第二任政委(第一任政委由軍長王新亭兼任)。
擔任60軍政委后,袁子欽率部挺進西北,參加了扶眉戰役、秦嶺戰役。不久后,60軍又進軍西南,參加了解放成都的戰斗。新中國成立后,袁子欽繼續擔任60軍政委,1950年,他率部進入朝鮮戰場,參加了抗美援朝。
值得一提的是,在朝鮮作戰期間,60軍下轄的180師遭遇了很多挫折,而且180師受挫之后,部隊的思想一度比較混亂,甚至產生了悲觀情緒,這給180師乃至整個60軍很大的思想壓力。袁子欽敏感地意識到這種情況,他找準機會與其他干部談話,尤其是與軍長聯名致電180師,鼓勵他們戰勝困難,整理好部隊,以恢復榮譽。
在這之后,180師得到補充,全師補充7000人后恢復到1萬人的建制,同時,180師也在袁子欽的指導下總結經驗與教訓,經過整頓后迅速恢復了元氣,在1952年冬季防御作戰、1953年東線反擊戰及金城戰役中打出了威風,打了翻身仗,為抗美援朝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從朝鮮回國后,袁子欽擔任了總干部部組織統計部部長、總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長、總政治部秘書長等職務,1955年,他被授予中將軍銜,成為開國中將。在授銜之后13年,也就是1968年,袁子欽受迫害后被關押起來。
對袁子欽來說,雖然身處逆境,但他始終保持著一個黨員的錚錚鐵骨,堅決拒絕造反派強加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不實之詞。造反派對袁子欽無可奈何,只能不斷迫害他。1968年2月23日,袁子欽被迫害去世,年僅60歲。1978年,中央為袁子欽恢復了一切名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