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們,出大事了!李嘉誠已經決定要在 4 月 2號把 43 個港口賣給美國的貝萊德集團。那么,為什么在全網幾乎一邊倒反對,香港前特首梁振英也出面反對,《大公報》更是發文,連續十幾篇反對這個事情,連港澳辦都轉載了《大公報》的文章的情況下,李嘉誠父子還要繼續這筆交易呢?這背后有什么隱情?是不是美國給李嘉誠家族很大壓力?又或者有其他不可告人的事情?我們今天一個視頻就來聊清楚。
我告訴大家,如果你了解他們父子倆,了解李嘉誠家族,就知道這筆交易不可能取消,他們不可能妥協。為什么 2015 年的時候,那么多人罵李嘉誠,甚至有篇文章叫《別讓李嘉誠跑了》,可是他妥協了嗎?沒有。該賣的內地市場都賣得干干凈凈,而且 2015 年到現在,再也沒有在內地拿過地皮,幾乎很多年沒在內地投資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李嘉誠不可能妥協,他有自己的一套價值觀和體系,而且他的很多認知跟我們普通人完全不一樣,他站的高度和看到的東西也跟我們不一樣。
簡單來說,他認為的 “國” 跟我們認為的 “國”,可能真的不一樣。他可以為了他認為的國家去付出、做慈善、捐款,但是如果涉及一些政治問題,他會看得很清楚,會把立場保持在中間位置,他不會為了任何的政治勢力去做背書。這一點如果你看清楚了,就知道他為什么這么做。其實從 80 年代開始,他就是這樣一個人。當年,他不像霍英東,立場站得非常明確,他一直盡量保持中立,因為他的生意遍布全世界,他不希望被政策因素影響自己的生意。
而現在,以前大家對這些東西看不太清楚,那個時候內地比較窮,大家覺得你來投資我就歡迎你。但現在大家對企業家、對商人的要求非常高,如果你賺了很多錢,卻沒有回報社會,只關注自己,大家都會覺得你就是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大家不允許這種情況。或者如果你很低調,也無所謂,但是李嘉誠的名頭太響亮了,前 20 年他享受了太多光環,在內地享受了太多尊敬,現在都要還回來了。
但是,他已經 97 歲,不可能去改變自己的人生價值觀。而他的兒子,李澤鉅從小在外國長大,在加拿大讀書,后來去美國讀大學,之后回到香港。李澤楷呢,他的價值觀偏向于西方的那一套,講究制度化,而且他性格非常低調,和他弟弟李澤楷不一樣,李澤楷更愿意跟媒體接觸,一直跟內地溝通比較多,在內地人脈也比較多,還擔任北京的政協委員。而李澤鉅,幾乎不在媒體上露面。從賣港口的消息出來之后,李澤鉅一直沒有正面回應,媒體根本別想從他那里得到回應。而且連上周本來要如期召開的長和的新聞發布會,也突然取消了,這是這么多年來第一次取消線下的新聞發布會,非常反常。很簡單,他就不想面對公眾回應這個事情,因為他可能覺得越回應越描越黑,自己的出發點并沒有錯。
但實際上最大的問題是,這筆生意站在生意角度確實沒問題,但是現在是非常敏感的時期,是中美博弈的關鍵時期,是中美貿易戰的關鍵時期,特朗普關稅大棒高舉,特朗普要回收巴拿馬運河的時候,為什么偏偏要在這個時候賣?你往前 2 年賣沒問題,往后兩三年賣也沒問題,在這個敏感時候賣,就會造成輿論壓力。
其實我覺得賣港口最大的問題,并不是未來中國的船隊、中國的航運是否會受到影響,因為這些港口說白了只有經營權。如果人家真的想拿港口做文章,就算經營權在中資、在華資手中,人家一樣有辦法針對你,對吧?而且咱們現在也不怕人家針對,因為我們也有很多反制手段,手里也有很多牌可以打,所以并不用害怕這些港口被美國控制。
但是最關鍵的是,李嘉誠家族這樣一個影響力巨大的豪門家族,華人商界領袖,在這個關鍵點把港口賣給美國非常敏感。這會造成什么影響呢?現在,如果北京出面喊停這筆交易,會造成大家覺得在中國做生意很容易被政治因素干擾,那外資還敢不敢來中國投資?他們就會猶豫,覺得在中國做生意會被政治因素干預,甚至可能會被直接叫停。這是第一個影響。那如果北京不出面喊停呢,就會造成另外一個問題,而且還會造成一種影響,就是很多人會覺得是不是我們國家沒有保護好我們的企業,讓美國給我們的企業制造壓力,最終不得不妥協。
所以,李嘉誠家族其實這些港口還在賺錢,為什么要急急忙忙賣掉?為什么不能多等幾年?所以說他們在做生意的時候,只考慮生意層面,這筆生意能不能掙錢,是否符合自己的經濟預期、收益預期,并沒有站在國家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說明他心里沒有裝著國家,國家不在他考慮范圍內。這才是大家對李嘉誠家族失望的原因所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