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句實在話,在大結局之前,我對這部以“反扒”為主題的電視劇多有微詞,認為其在邏輯與剪輯上有著很多的問題。
可面對這樣一個引出第二季的大結局,面對那張黑底白字所交代的反派結局時,我卻有了與之前不太一樣的想法與理解。
雖然最終通過一連串的文字,給出了佛爺、小春、黎小蓮、四眼、廣叔等人的大結局,但也許這段包含了“數千名竊賊相繼落網”的文字,并不像我們看到的那樣一概而論。
所以,在面對這種已經有形成慣例式的黑底白字模式,我總會下意識的自動忽略這些內容,只會將記憶與理解停留在那些有影像的內容上。
在看完第一季《黃雀》的大結局之后,整體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這是一部充分論證了“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的電視劇。
你沒有看錯,也不是我寫錯了,這是一句與“可憐之人必有可恨處”反過來的結論,一個從《黃雀》所講述的故事中提煉出來的結論。
幾乎所有下場頗為凄慘的反派,《黃雀》都通過回憶的方式,為他們設計出了一個大同小異的悲慘人生或童年。
這些今天成為江洋大盜的年輕人,或是童年時期父母雙亡,或是學生時代遭受霸凌,在他們遇到了錯誤的人生領路人之后,他們便踏上了再也無法回頭的人生快車道。
雖然有著各種人物前后性格上的差異問題,但對于這個“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來說,這些問題可以不能被稱之問題。
也因為有了這為每個小反派設計的悲慘前半生,讓我面對這些很可能導致被偷之人家破人亡的小偷時,也不得不多出一些悲憫之情。
在面對這樣的《黃雀》時,在我意識到心中所產生的細微變化時,我似乎感受到了一部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國產劇,一部并非只有黑與白的電視劇,一部似乎夾雜了大量灰色的電視劇。
此時此刻,我才有了重新審視那段黑底白字的文字,我才明白了這段內容之所以出現在這個位置,也許只是為了應付某些會阻擋我見到《黃雀》的人與事。
也許再一次孤苦伶仃一個人的小春,會在之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出我們看不到的故事。
也許打匿名電話將佛爺一伙人徹底剿滅的黎小蓮,會有一個重新招攬新成員的人生故事。
所有這一切的也許,只因為他們擁有了與大多數普通人一樣并不那么順暢的人生。
而他們所從事的行業,雖然是一個幾乎讓所有人都憎恨的行業,但若不是從事了這個行業,他們又如何能負擔弟弟昂貴的治療費,如何能為自己掙得一口飯吃?
正如那個被最終被李唐救出來的女孩,她不是沒有走過正規的救助渠道,可為何她會因為一場帶血的毆斗再次回到路邊呢?
也許這邏輯上的混亂,也許這是剪輯上的錯亂,但在現實世界中,誰又能保證自己最終的選擇會與女孩有所不同呢?
關于《黃雀》的解讀暫時先寫到這里,更多精彩解讀且聽下回分解。
若覺得文章不錯,希望您可以點贊、分享與關注哦,圖片來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