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97歲的李嘉誠站在了人生最兇險的懸崖邊。其家族企業長江和記實業(長和)以228億美元向美國貝萊德財團出售全球43個港口的交易,不僅引發資本市場巨震,更將這位“李超人”推入國家利益與資本的夾縫中。這場風波早已超越商業范疇,一邊是民族大義,一邊是自己的錢袋子,97歲的李嘉誠會如何選擇呢?
巴拿馬港口的“咽喉戰”:李嘉誠遞出的致命一刀
長和出售的43個港口中,巴拿馬運河兩端的巴爾博亞港和克里斯托瓦爾港是風暴核心。這兩大港口掌控全球6%的海運貿易,每年2.1萬艘中國商船經此通行,承擔中國21%的遠洋貨運量,貨值高達2700億美元。
自1997年長和取得經營權以來,這兩座港口一直是中國與拉美貿易的“黃金生命線”。然而,交易后貝萊德將接管港口運營及智能碼頭系統,美方可通過加征“天價過路費”、選擇性限流甚至數據監控,直接威脅中國供應鏈安全。
更可怕的是,長和曾于2015年拒絕中資1500億港元收購要約,卻在2025年以折價近50%的條件向美資妥協,交易中甚至包含核心物流數據。市場分析師指出,貝萊德支付的228億美元中,70%實為“遏華政治溢價”,每1美元收購價中僅0.3美元對應港口實際價值。
這種“區別對待”徹底激怒輿論,《大公報》五連發社評痛批“見利忘義”“漠視國家利益”,國務院港澳辦罕見三度轉發,定性為“戰略資產拱手讓敵”。
官方五次警告,耐心已經耗盡
面對這場危機,中國官方展現出罕見的強硬態度。自3月7日起,港澳辦、香港特首李家超、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輪番發聲,層層加碼:
1. 3月7日:港澳辦首次提醒“企業需站穩立場”,暗示交易觸碰國家戰略紅線;
2. 3月10日:《大公報》拋出“靈魂五問”,直指交易“助美遏華”,李家超強調“任何交易須合法合規”;
3. 3月12日:港澳辦二次警告“繼續執迷不悟將背負歷史罵名”,外交部發言人表態“國家安全不容忽視”;
4. 3月18日:李家超重申“反對脅迫手段”,梁振英痛批“商人無祖國終成孤兒”;
5. 3月21日:《大公報》社評《停止交割,切勿因小失大》直接喊停交易,措辭嚴厲至“國家利益無價”。
官方連番敲打下,長和股價從最初暴漲33%急轉直下,11個交易日蒸發323億港元,連帶長實、長江基建等關聯企業市值縮水超780億港元。3月20日,長和取消年度業績發布會,被市場解讀為“心虛避風頭”,南向資金單日減持38億港元,資本用腳投票表達不滿。
霍家亮劍北極航道
正當李嘉誠深陷輿論漩渦時,霍家三代人的布局悄然浮出水面。自21世紀初,霍英東家族便斥巨資開發北極航道,2025年初中國貨輪首航成功,航程縮短30%,成本降低20%,徹底繞開巴拿馬運河風險。
霍震霆直言:“北極航道不是生意,是海上長城!”
李嘉誠之前的言論是:“我只是個商人,這只是生意,無關政治。”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霍家的民族大義早有傳統:1950年霍英東冒死突破美國禁運為大陸運送物資;1993年投資百億開發廣州南沙,打造珠三角經濟支點;如今北極航道更成為“一帶一路”北翼核心。
反觀李嘉誠,家族資產通過離岸信托剝離主權監管,萬億財富“全球漂流”,被批“資本候鳥”。網友銳評:“霍家三代為國筑路,李家一代為己賣港!”
有人說這樣評價李嘉誠是不是太過了?要知道,貝萊德財團絕不是普通買家,其管理的10萬億美元資產與美國政府是深度綁定的。特朗普2.0上臺后,將巴拿馬運河視為遏華關鍵棋子,威脅“美軍將強行接管港口”。
交易曝光后,白宮高調宣稱“這是對華競爭的重要勝利”,并計劃聯合七國集團對中國航運實施“長臂管轄”。某種程度上,貝萊德財團可以理解為是美政府的白手套。
總結
俗話說得好,商業無國界,但商人有祖國!在國家大是大非面前,在民族大義面前,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將自己置身事外。雖然這場鬧劇還沒有結束,港口歸屬依然成謎,但是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守了自己一輩子錢袋子的李嘉誠,這次算是徹底賭輸了,李家將會因此而付出嚴重的代價,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