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蘇湖高鐵“春游季”
春水初生,草木新綠
正式通車剛滿三個月的滬蘇湖高鐵
迎來首個“春游季”
從上海虹橋到太湖南岸
一趟趟列車穿梭于長三角的青山綠水間
當車窗外的風景
從繁華都市漸次過渡到江南村落
乘客的目光總會被
一幅清麗的水鄉畫卷吸引——
湖面波光粼粼 白鷺掠過稻田
黛瓦白墻的農舍倒映在如鏡的水面上
▲吳江農污項目汾湖元蕩村吳家村站點
當列車駛過蘇州吳江區汾湖鎮?時?,高架橋下一片翠綠中,坐落著三峽集團與吳江水務集團合作的吳江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以下簡稱“吳江農污項目”)的一處尾水凈化生態濕地示范站點。
吳江農污項目采用一體化模式,收集處理汾湖鎮高新區大長港村新開港57戶村民的生活污水,經生態濕地系統深度凈化后,出水直接用于周邊菜地澆灌?。
同時,項目將尾水濕地與景觀小品結合,打造村民“家門口”的生態休憩空間,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美麗鄉村建設中生態治理與民生服務協同推進的生動案例?。
滬蘇湖高鐵全線近三分之一位于吳江區,不僅是提速長三角一體化的“黃金聯絡線”,更是一條見證生態蝶變的“風景線”。
吳江自古為“水鄉澤國”,湖蕩交織、河網密布,西晉文人張瀚的“莼鱸之思”正源于此,守護一方好水,延續好水文化的根脈,才能守住一片鄉愁。
覆蓋吳江全區9個街鎮、1270個自然村污水處理設施的新建、整改提升及運營維護,以及612個自然村的存量委托運營,服務當地7萬余農戶的吳江農污項目是三峽集團與吳江區深化企地合作,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助力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的重點項目。
▲吳江農污項目八坼街道石鐵村劉家港濕地站點
項目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推進”原則,“一村一策”引入集中式、分散式污水處理收集與處理設施及生態濕地凈化系統等,通過智慧化運維監管平臺,以AI識別技術實時監測設施運行情況,劃分三大片區構建運維服務“半小時響應圈”,實踐現代化農污運維模式,還塘浦圩田一片清渠活水。
陽春三月,正值春耕備耕之際。吳江區八坼、汾湖、平望、震澤等街鎮通過資源化改造,建成覆蓋全域的示范站點。污水經過凈化處理后,達標的再生水由一個個“水龍頭”接到田間地頭,為村民耕作灌溉提供實實在在的便利。
▲吳江農污項目八坼街道雙聯村豐字村資源化改造站點
滬蘇湖高鐵的飛馳,拉近了時空,卻未驚擾鄉愁,窗外掠過的不只是風景,更是一曲現代科技與傳統田園的協奏曲:污水處理設施隱于田野之下,用于尾水凈化的生態濕地與青磚古橋相映成趣,智慧化運維監管平臺實時守護著水清岸綠……高鐵的軌道與鄉村的河道并行延伸,恰如發展與生態的“雙軌同行”——滬蘇湖高鐵縮短了城與城的距離,而農村水環境治理則留住了記憶中的“夢里水鄉”。
當乘客用鏡頭記錄下白墻黛瓦與碧水紅菱時,無需濾鏡的“原生態”之美,正是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最詩意的詮釋,讓“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承諾,隨著每一趟列車的抵達,浸潤每個人的心田。(中國三峽集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