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湖南桃源縣的沅江,江面出現 “魚群堵車”的畫面,一米多長的水老虎——鱤魚,加上比大腿還粗的胖頭魚,看后讓人心潮澎湃。
近期,湖南網友@莫小寒,航拍的一組畫面,震撼到了很多人。
沅江江面,一米多長的“水老虎”成群結隊在水面游弋,鰱鳙魚群也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銀鲴魚更是黑壓壓一片,染黑江水。長江流域剛禁漁5年,魚類就“成災”了嗎?
這畫面,讓不少釣友也開始打著算盤,5年過后禁漁期結束,我的魚竿還能不能扛得???
先看看到底啥情況。
3月25日,湖南網友莫小寒拍到的沅江魚群火出熱搜,水面上,成群結隊的鰱鳙魚像閱兵方陣般整齊游過,1米多長的“水老虎”(鳡魚)悠閑巡游,下面是視頻做成的動態圖,大家可以看一下。
視頻中,尖頭的是鱤魚,俗稱“水老虎”,是長江流域當中最為兇猛的魚類之一,可以長到100多斤。
在一組鏡頭中,至少可以看到好幾條1米多長的水老虎。
圓頭的是鰱鳙,體長看起來一點也不差于水老虎鱤魚,這樣一條大鰱鳙,少說也得三四十斤重。
江面的草魚,體型同樣驚人,條條都是“米級”巨物。
而成群的銀鲴更是夸張,直接把江面圍了個水泄不通,江水被染成“墨汁”。
說這畫面是“魚群堵車”,一點也不夸張。
自2020年長江流域十年禁漁以來,剛過去5年時間,就形成這樣的“魚災”了!
不少垂釣愛好者看到這一幕,紛紛留言感嘆。
一位湖南網友稱:“這個視頻一出,全國的釣魚佬都出動了?!?/p>
但很快另一名網友就潑來冷水:“這樣的場景,想想也知道是禁止釣魚啊?!?/p>
目前,在湖南沅江的可垂釣區域,可以一線一鉤垂釣。但網友航拍的這個區域,是否屬于生態保護區,需要桃源縣的網友,出來說道一下。同時,每年3-6月份,是傳統的禁漁期,在此期間沅江也不可釣魚。
但這仍擋不住釣友們的熱情和憧憬。
有一位湖南網友稱:“這下釣魚佬都知道桃源了?!碧以茨芤赃@種方式出圈,估計讓很多人都想不到,這可是生態保護的功勞。
一位河南網友說道:“這消息傳到信陽,信陽的釣魚佬也知道了?!?/p>
另一位湖南老鄉則迫不及待地說道:“再過5年后,禁漁期結束了,但不知道我的魚竿還扛不扛得住?!?/p>
看看沅江水面這些大魚,鱤魚、鰱鳙起碼有幾十斤重,普通的魚竿還真扛不住這些大魚的拉力。
對此,有網友支招:實在不行就上螺紋鋼吧。
上面這些網友的期待,5年后可以全面放開休閑垂釣,屆時他們就可以施展自己的功力了。不過,等十年禁漁結束之后,休閑垂釣到底是一個什么管理方式,目前還不得而知,但小編覺得肯定會越來越放松,可垂釣的區域也會越來越多。
只不過,大家手里的魚竿,可要扛得住造才行。
當然,看到水面的成群的鱤魚,也有網友露出了一絲憂慮。
這種本土猛魚外號“水老虎”,能長到2米長、120斤,一天能吃下自身體重10%的獵物——按50斤算,就是5斤魚!
如果鱤魚數量過多,其他魚類是不是要遭殃了?
對此,有網友感同身受,一位湖南網友這么說:
大魚多了不是好事,以前臺釣能釣到幾斤魚,現在根本就沒有了,比如鳑鲏,鯽魚,船丁,餐條過去多如牛毛,現在只有大鳡魚,大鰱鳙,大鯉魚,一年比一年大,小魚都被這些大魚吃完了。
這可能是不少釣友的擔心的問題。
在小編看來,鱤魚是頂級掠食者,它們的數量過多,肯定會吃掉一部分小魚,它們的存在就是一個生態調節器,幫助魚群優勝劣汰,雖然它們在短期內可能形成種群優勢,讓其他魚類相對減少,但從長期來了,這些問題不足為慮。
因為,在上個世紀,長江里的百斤鱤魚遍地跑,也沒見其他魚被吃光。禁漁后鱤魚數量雖反彈,但距離“生態臨界點”還遠,目前這些鱤魚還形成不了什么氣候。
就算它們的數量在短期內過多,也有釣魚愛好者來平衡它們。字2025年開始,湖南的不少水域都開放了休閑垂釣,這對于釣魚愛好者來說,真的是——春天來了。
釣友們,只需要關注你們的魚竿能不能扛得住這些大魚。當然,目前在禁漁期內,大家的休閑垂釣活動還是要遵守相關規定,5年后,相信情況會越來越好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