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U7上市:比亞迪的“四電時代”實驗
3月27日晚,比亞迪旗下高端品牌仰望推出第三款車型U7,定價62.8萬元至70.8萬元。這款車最引人注目的不是價格,而是其搭載的10個電機和全新“四電系統”,將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競賽推向新維度。
從三電到四電的技術躍進!
傳統電動車核心被稱為“三電”——電池、電機、電控。仰望U7在此基礎上增加第四項核心技術:電懸掛系統。
其搭載的云輦-Z系統,用電磁懸浮替代傳統液壓減震器,原理類似磁懸浮列車。據官方數據,這套懸掛調節速度比傳統方案快20倍,精度達到1毫米,相當于在顛簸路面上,懸掛能在0.001秒內完成調整。
更夸張的是全車電機數量:
驅動電機:4個(總功率960千瓦,相當于1306匹馬力)。
懸掛電機:4個(控制車身高度)。
轉向電機:2個(實現后輪雙向20度轉向)。
這使得U7能完成“螃蟹橫移”“原地調頭”等特殊操作,但同時也帶來復雜的技術整合挑戰。
仰望U7提供純電和插混兩種版本:
純電版:135.5度電池,CLTC續航720公里,支持500千瓦超充。
插混版:滿油滿電續航1000公里,充電功率210千瓦。
尺寸方面,車長5.26米,軸距3.16米,比奔馳S級長軸版(5.32米)略短,但比寶馬7系(5.19米)更長。車內配備12.8英寸曲面中控屏,四座版后排帶兩塊同尺寸娛樂屏。
從定價看,U7填補了比亞迪產品線空白——介于30萬元級漢EV頂配與109.8萬元的仰望U8之間。但對比傳統豪華品牌,其價格已接近奔馳EQE 53 AMG(86.8萬元)和保時捷Taycan(89.8萬元起)。
比亞迪為這套新技術付出顯著成本:
1. 重量代價:U7整備質量達3.2噸,比同級電動車重約500公斤。
2. 能耗壓力:盡管配備135.5度大電池,但四電機+電懸掛導致百公里電耗約23度,高于Model S的18度。
3. 維護復雜度:10個電機意味著更高的故障排查難度,特別是轉向與懸掛電機的聯動控制。
市場層面,2024年百萬級新能源車市場容量約2萬輛/年,目前主要被保時捷Taycan(年銷4000輛)、奔馳EQS(年銷2500輛)等瓜分。仰望U7能否分得蛋糕,取決于消費者是否愿意為“螃蟹橫移”等特殊功能買單。
技術下探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云輦-Z系統已開始技術下放。比亞迪工程院院長透露,該技術未來可能應用于30萬元級車型,但需要解決成本問題——目前單套云輦-Z系統成本約8萬元,相當于一輛比亞迪漢EV整車利潤的3倍。
從U7的定價策略看,比亞迪顯然希望用技術溢價打開高端市場。但消費者是否認可“電機數量=豪華程度”的等式,仍需觀察。畢竟,奔馳S級用6缸發動機就能賣出百萬高價,而仰望U7需要10個電機才能站上60萬元門檻。這或許正是新能源時代的有趣之處——堆料成為新規則,但品牌價值的積累仍需要時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