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懷集領域網,知懷集大小事」
3月27日上午,2025年肇慶市懷集縣水稻無人智能機械及旱播技術應用示范推廣現場會在懷集縣藍鐘鎮智慧供銷農場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親臨現場指導。此次活動為肇慶市農業現代化進程按下“加速鍵”,也為肇慶絲苗米產業降本增效注入強勁動力。
懷集供銷電商中心現場直播,專業農技人員為大家介紹現代農業機械
在懷集縣生產、供銷、信用示范縣建設示范點,藍鐘鎮智慧供銷農場的活動現場,多臺無人智能機械往來穿梭,吸引眾多參會人員目光。這些無人機械在先進的傳感器與智能控制系統加持下,精準完成耕地、播種、施肥等農事操作,不僅極大提高了作業效率,還減少了人工成本和誤差。無人駕駛拖拉機牽引著播種機,無需人工干預,便能按照預設路線和參數,精準作業,快速高效完成大面積播種任務,播種效率是傳統人工的數倍。在生產效率上,傳統耕種方式下,一名勞動力一天最多插秧1畝,而一臺無人駕駛插秧機一小時至少作業五六畝。無人智能機械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有效緩解了農村勞動力短缺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基地還大力推廣旱播技術。以水稻種植為例,摒棄傳統的泡田、育秧、插秧等繁瑣流程,直接將處理好的稻種播撒在整理后的旱田中。這一創新技術節水效果顯著,傳統水稻種植每畝需用水600-800立方米,而旱播技術每畝用水量僅200-300立方米,大大緩解了水資源緊張問題。同時,旱播技術減少了人工與機械投入,每畝可節省成本300元左右,有效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效益。
肇慶市供銷社系統通過整合資源,聯合華南農業大學、廣東省農技推廣中心等多方力量,結合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創新打造“空、天、地”智慧供銷農場,著力打造肇慶絲苗米“訂單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社村合作”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制定肇慶絲苗米種植標準、產品標準,建立科學、統一的標準體系,規范絲苗米從種子選擇、田間管理到收獲加工的每一個環節,確保絲苗米品質的穩定性和一致性,促進良田、良種、良法、良機“四良”融合發展,擦亮肇慶絲苗米“良品”品牌,推動絲苗米產業增產增收,助力“百千萬工程”。
市供銷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植思華,懷集縣委副書記江建軍,市供銷社理事會副主任周凱參加現場會。
▼關注懷集領域網視頻號 知新鮮事 ▼
▍來源:肇慶供銷
▍合作客服:19902346966
▍免責聲明:本文由懷集領域網發布,由于部分內容無法核實出處,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領域君微信:huaijinet88,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處理,敬請諒解,謝謝合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