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025年3月27日
預計閱讀
3分鐘
晚安栗子
隨著內地大半個藝術圈齊聚香港,由于兩個藝博會而帶動的香港藝術周,集群效應愈發凸顯。從參展商構成來看,西方畫廊數量減少,亞太地區甚至中國畫廊數量增多,讓藝術周顯得更加本土化。毫無疑問,藍籌畫廊的重要藝術家作品依然備受追捧,女性藝術家作品也順應時代出現在各個展位上。后者除了受到時代影響,女性藏家人數激增也是形成購買力的重要因素。作為每年中國藝術市場風向標的香港藝術周,最終效果如何可能要閉幕一周后見真章。
·建筑師拉里拒絕沃爾夫獎
·黃一山在北京的“標點”
·戴瑩新作在Art Central
·葉劍青30年最重磅個展
·舊金山藝術學院重啟
·全球展覽速覽
建筑師拉里拒絕沃爾夫獎
沃爾夫獎作為建筑界的重要獎項,2025年提名者亞斯敏·拉里(Yasmeen Lari)拒絕了該獎項。沃爾夫獎由以色列非盈利組織沃爾夫基金會設立,自1978年起每年頒發一次,旨在表彰“為了人類利益和人民之間的友好關系”而工作的科學家和藝術家。拉里在3月11日致基金會的信中表示拒絕,并在個人社交媒體上分享了這封信。
拉里以其可持續和社會意識建筑而聞名,她的作品不僅關注建筑美學,更注重對社會問題的回應。作為巴基斯坦的第一位女建筑師,她在信中寫道:“雖然我非常感激這一榮譽,但不幸的是,鑒于加沙持續發生的種族滅絕事件,我不能接受這個獎項和獎金,即使是來自一個獨立于政府的組織。”
黃一山在北京的“標點”
3月22日至6月1日,黃一山個展“室內的標點”在松美術館展出,由崔燦燦策展。現場作品的時間跨度從2012年至今,其中十幾件是全新的作品。除了別具一格且極具辨識度的藝術觀念,看似簡單實則復雜的工作方法也是展覽的重要內容。
黃一山作品中的故事基本發生在室內,展覽題目也在回應“室內”這一特定空間。在崔燦燦看來,黃一山的室內畫更接近于理性的研究,他對空間、透視、結構、材料的敘事關系有著更為濃厚的興趣,他拓展了“室內畫”的含義,將其引向繪畫與材料學、雕塑與空間、建筑與工程、設計與實物的交織領域。
藝術家長期生活并工作于廣州,此次將工作室搬進展廳,真實展現了獨特的工作方法。每一張掛在墻上的作品都是以雕塑方式完成的系統工程,對照是藝術家常用的手法,也是美術史中的經典觀看方式。古典對照現代、繪畫對照雕塑、藝術對照數學、虛擬對照現實、畫面對照觀眾……無數次的畫面立體重疊后形成黃一山獨特藝術語言。
戴瑩新作在Art Central
3月25日,Art Central藝博會VIP首日下午,藝術家戴瑩在Yiwei Gallery畫廊(洛杉磯)展位進行名為《紅》的行為表演。她以紅色綢緞和紗布蒙蔽眼睛和嘴巴,如胚胎般蜷縮于神廟的中央,不斷地爬出、進入、繞行,通過肉身與宣紙的摩挲與觸碰,呈現一場有關生命與成長的溯源。這是藝術家代表性新作《神廟2》,現場吸引大量觀眾駐足。
展位上同時呈現戴瑩三件雕塑新作,該系列以冷冽的鋼筋與柔軟織物的碰撞,構建出流動不居的后現代生活中的極簡圖景。這組雕塑既是有關私人創傷的檔案,又是時代遷徙中的最小寓言,在殘酷與詩意中共存,完成對人之尊嚴的不斷詰問。
此次的繪畫新作則在延續過往創作脈絡的同時,實現了視覺語言與精神內核的雙重演變。相較于她早期通過圓形、弦線等抽象形態探索宇宙的能量流動,新作更將女性主義視角注入神秘主義傳統,重構屬于女性的靈性譜系。所有作品指向一個核心旨意:將生育、創傷、蛻變等女性經驗升華為普世性的宣言,重新確立個體身體那充滿感知的啟示性力量。
葉劍青30年最重磅個展
3月23日至5月25日,葉劍青個展“棲居的維度”在重美術館舉辦。這是其藝術創作30年來最重磅個展,也是重美術館首次將全館開放給一位藝術家做個展,匯集各階段代表作品50余件。
展覽從自然禮贊延伸至生命哲思,既觀照當代生存困境,又回望東方文脈;既敬畏自然母體,亦探尋超驗精神,最終指向生命歸宿的終極叩問。作品以靜謐而富有張力的美學語言,喚起跨越時空的共鳴與沉思。
葉劍青以青藍棕褐的深邃色調,以及精湛技藝構建視覺詩性,這也成為藝術家長期以來的標志性語言。此次展出了大量以墨色為主體的繪畫,而主題也從山水拓展至宇宙洪荒。色彩和題材的拓展,意味著藝術家不斷向自己和繪畫發出挑戰,走出舒適圈的葉劍青持續走向新的藝術高度。
· 5 ·
舊金山藝術學院重啟
2024年7月15日,因財務問題而永久關閉的舊金山藝術學院,近日確認將在舊址翻新后重生為一所非認證藝術學校。該項目由喬布斯遺孀、慈善家勞倫·鮑威爾·喬布斯領導的BMA研究院負責,計劃修復校園歷史建筑并將教室改造為藝術工作室,同時保留庭院花園。研究院2024年2月收購學院舊址及館藏墨西哥藝術家迭戈·里維拉壁畫,翻新或持續數年。
· 6 ·
全球展覽速覽
5月23日至10月12日,德國柏林新國家美術館將舉辦巴西藝術家莉吉婭·克拉克德國首個回顧展,展出約120件作品。克拉克是巴西新具體主義代表人物,她強調藝術的生命性與感官體驗。
6月14日至9月28日,德國柏林巴貝里尼博物館將推出年度重磅展覽“誠實之眼:印象派藝術家卡米耶·畢沙羅”,以80件來自全球50家機構的油畫作品全景展現藝術家風景、都市、人物繪畫成就,并首次系統梳理其自1873年至1903年的創作。
美國非營利跨學科藝術組織Performa下屬核心項目——第10屆表演藝術雙年展將于11月1日至11月23日在紐約舉辦,今年將呈現8部全球委托作品。
2026年1月18日至5月17日,美國休斯敦美術館將推出弗里達·卡羅大型特展“偶像的誕生”。展覽匯集卡羅30余幅經典作品,同時呈現受其影響的五代藝術家120件創作,全方位探索這位藝術巨匠如何從鮮為人知的墨西哥畫家,蛻變為風靡全球的文化符號。
文字|藝術栗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