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半沒有傳統意義上的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作品了,因為國內的AI也會接受 "大多數人暴力"。如果你要問中國還有貧窮與富裕的鴻溝,AI會說你這是偏見,因為它輸入的主流媒體的信息,要歌頌美好生活。
當然,文學家也可以歌頌,但多半比不過AI,因為批判永遠是沉浸在自己生命的故事里,是富于個性化的感受;贊美也一定如此 —— 我們直面的是“這一個”鮮活的生命,而不是宏大的祖國、人民、偉大與超越。當我們書寫宏大的贊美時,多半不太文學,不太具有典型環境、典型人物的筆觸;而AI卻擅長于宏大敘事,也只會宏大敘事。
一定要寫贊美的文學,具有生命體征的人類,十有八九拼不過那日益強大的AI。這批作家可以集體失業了。
說句實話,如果不是以細節致勝的小說,諸如詩歌、散文,甚至玄幻小說,都有可能讓AI封神。
我們再回到批判現實主義文學。
我更認同的批判性是文學自身的批判性,也就是說,文學不僅僅是一種生活現象的復寫,它不是AI這種在大數據算力支持下的超級復讀機。
文學是人學,是靈魂之學。
它的本質就是批判,是人類的自我批判。批判正是文學創作的內在驅動力 —— 創新永遠推陳出新,在百花園中,沒有一朵重復的花。
這就是文學的廣義批判。
如果說AI將以它強大的復寫能力碾壓掉平庸的作者,甚至干掉會計、律師、文員…… 諸多工作崗位,我仍然相信,那些從事真、善、美的創作者永遠不會被AI替代。只要人類對真、善、美的追求認知沒有終點,AI充其量也就是人類智慧的一個影子。
而對真、善、美的追求往往是通過對假、丑、惡的批判呈現出來的。沒有對假、丑、惡的批判,用于陳述的真、善、美不過是空洞的口號,不是文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