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比亞迪發布了超級e平臺,其中包含一項“兆瓦閃充”新技術,實現了充電5分鐘補充400公里續航的驚人表現,徹底改變了電動車補能體驗的游戲規則。
但就在“兆瓦閃充”公布后,網上有很多人都不信這個技術,甚至有人質疑比亞迪發布的是一份PPT,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量產。
事實上比亞迪“兆瓦閃充”技術已經做好了發布即量產的計劃。
據悉,首批500座站點將于4月初與漢L/唐L上市同步啟用,形成"車+樁"協同迭代的閉環體驗。
而按照王傳福宣布的計劃,未來比亞迪兆瓦閃充站的建設規模要達到4000座,一旦這個目標實現,那么未來高速公路服務區和城市核心區將基本完整覆蓋。
比亞迪“兆瓦閃充”技術有多強?在比亞迪全球總部的實測現場,一輛初始電量僅10%的漢L EV開始閃充后,功率在10秒內便達到997千瓦。
1分鐘過去后,漢L EV的電量達到24.1%,5分鐘后電量飆升至60%,續航里程從71公里躍升至420公里。
這樣的充電速度,意味著只需要5分鐘就能獲得400公里的續航能力,補能速度直接追平傳統加油站,純電車的最后一道補能短板,終于被比亞迪填平了。
而建設4000座兆瓦閃充站,則是比亞迪為技術平權做出的努力。
當4000座閃充站全面建成后,中國將擁有全球最密集的高壓快充網絡,電動車用戶不再需要為“續航焦慮”而規劃路線。
更值得關注的是比亞迪的技術開放的胸襟,王傳福明確表示,將向社會開放閃充技術,并歡迎大家一起來建。
這種生態思維,打破了傳統車企對核心技術的封閉保護,比亞迪既有技術實力又有品牌格局。
在比亞迪的推動下,我相信中國一定會加速高壓快充技術的行業普及,在某種程度上,也意味著新能源汽車對燃油汽車的替代將再次加速。
而此次比亞迪發布“兆瓦閃充”技術,也標志著中國車企正從跟隨者向標準制定者的角色轉變,當友商還在宣傳800V平臺時,比亞迪已將行業帶入1000V高壓時代。
從市場角度看,比亞迪更是在重新定義電動車競爭的維度。
隨著續航里程普遍突破600公里,用戶痛點已從續航焦慮轉向補能效率,“兆瓦閃充”的出現徹底解決了用戶的焦慮。
當然還有更深層的價值,就是比亞迪展現了中國高端制造在技術上的全面領先。
從三萬轉電機到1500V碳化硅芯片,從全域高壓架構到智能溫控系統,比亞迪構建了覆蓋材料、芯片、電池、整車到充電網絡的全產業鏈技術壁壘。
毫無疑問,比亞迪推出“兆瓦閃充”技術的意義,早已超越企業本身,意味著中國企業正在定義全球電動車行業標準。
比亞迪在技術創新上的諸多成果,讓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家企業的崛起,更是一個制造業大國,快速向科技創新強國邁進的堅定步伐。
對于這場新能源汽車終極對決的勝負已無懸念,贏家不僅是比亞迪和中國汽車產業,也是每一個渴望綠色出行自由的中國消費者!對此你怎么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