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我推薦一座廣東省內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最佳的縣城,我會推薦英德,英德不是英國和德國,是清遠市代管的縣級市,廣東省內面積最大縣域,達到5634平方公里,放在廣東21個地級市里面,也能排到第13位,比揭陽市面積還大。
英德市有廣東境內最好看的喀斯特峰林地貌,有精彩的溶洞,有大片大片的茶園,更有豐富的人文歷史古跡,珠江水系第二大河北江穿城而過,900多年前蘇東坡南下和北歸兩次路過英德,都留下了文字和題刻。
作為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縣城,英德歷史文化相當豐富,不僅有諸多古人類遺址遺跡,還有唐代始建的蓬萊寺塔,蘇軾題刻的碧落洞和南山,而其標志性建筑,則是北江旁的這座文峰塔。
全國叫做文峰塔的,怎么也得有幾十座,英德文峰塔建于明代,《英德縣志》中記載:“文峰塔位于南岸,高九層,與鳴弦峰相對峙。天啟年間,鄧允遂、李裕、吳應乾募建。”
這是一座典型的嶺南明代古塔,這種造型的明清古塔,在嶺南尤其是廣府地區很多城市都有,造型上可以說中規中矩。
但我始終認為,一座塔好不好看不單是看造型,還要看它所處的環境和塔的體量,英德文峰塔處于北江轉彎處,與對面的南山鳴弦峰相互襯托,周邊環境極佳,數百年來沒有太大的變化。
英德文峰塔八角九層,高達48.5米,這在明代古塔里面算得上是佼佼者,換算下來,大概相當于17層樓高。
文峰塔在北江東岸,江邊有免費渡輪,可以乘坐渡輪到對岸,由于古塔地處江邊,所以還經常被洪水淹沒,數百年來屹立不倒,也算是十分難得。
文峰塔對面的南山鳴弦峰,也是英德人常爬的山之一,山上有十亭、三洞、三臺、二谷、一寺一院一廟一樓等景點及建筑景物,可謂歷史相當豐富。
山腳下的南山圣壽寺始建于南北朝時期的梁朝,公元1094年,蘇東坡因“譏謗先朝”之罪被貶英州,走在路上還沒到任又被再貶惠州。
蘇東坡在前往惠州途中經過英州,他攜幼子蘇過游覽圣壽寺,并遇到隱士石汝勵,相談甚歡,到晚上方才離去。
這大概是郁悶的被貶路上的一點開心事,蘇東坡題刻記之:“蜀人蘇軾子瞻,南遷惠州,艤舟巖下,與幼子過同游圣壽寺,遇隱者石君汝勵,器之,話羅浮之勝,至莫乃去。紹圣元年(1094年)九月十二日書。”
可惜在1968年冬至1969年春,包括蘇東坡摩崖石刻在內的10幅唐宋石刻,因當地修建木柴廠時被毀。好在1961年,我國著名考古學家朱非素老師大學畢業到廣東省博物館工作時,拓下了這題蘇東坡石刻。
如今的南山石刻還剩下一小塊石壁,還保留了一些唐宋至民國時期的摩崖石刻,也是英德市內著名的摩崖石刻之一。
廣東人去英德,大多是去游覽英西峰林和寶晶宮,玩漂流買紅茶,吃吃嫩滑的九龍豆腐,戶外愛好者可能還會去挑戰船底頂或溯溪石門臺等等,但其實英德還有非常豐富的人文歷史景觀,文峰塔、南山摩崖石刻、碧落洞、浛洸古鎮、彭家祠、豐盛古寺、金山古寺等等,都值得一去,或者花一天時間在英德追尋蘇東坡的足跡,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