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網
水果西蘭花、辣椒芒、爆炸桃……
近幾年
果蔬界各種新名字、新品種
層出不窮
有的是最新科研成果或地方特色
但也有不少是渾水摸魚
話題“水果騙局”近日就引起熱議
引發眾多網友吐槽“踩過的坑”
水果品種千千萬
哪些是“大忽悠”
盤點水果界“大忽悠”
水果西蘭花
蔬菜名字上加個“水果”的噱頭
再來句
“一個所含膳食纖維頂15根香蕉”
讓這種西蘭花價格瞬間翻幾番
這聽起來高端的水果西蘭花
其實是從大西蘭花上切下來的
或是沒長開的殘次品
金西梅
晶瑩剔透的金西梅
賣相可人,口味齁甜
但金西梅與西梅并無血緣關系
不過是大量添加劑泡出的小桃子
因常出現在景區小吃攤上
價格昂貴
也被稱為“景區刺客小吃”
它還會換“馬甲”
黃金果、香檳果、金香果……
咱們出門在外
眼睛一定擦亮
爆炸桃
聽名字就很“炸裂”的水果
實際上就是裂口的冬桃
這種桃子在成熟過程中
由于吸收了過多水分和營養
果肉膨脹,導致果皮裂開
在果園收購時屬于次品
商家利用消費者的獵奇心理
將其包裝成網紅水果
不僅騙你的錢
還會影響你的健康!
因為裂口處很容易腐爛變質
野生獼猴桃
野生獼猴桃確實存在
它們長在深山
但這種果子不僅產量低
采摘過程也非常艱難
景區里售賣的“野生獼猴桃”
大多是獼猴桃種植基地里
那些長不大的小獼猴桃
也屬于殘次品
辣椒芒
辣椒芒號稱“果核細如牙簽”
只憑這一點就讓“芒果控”瘋狂上頭
但真相是
辣椒芒是貴妃芒果樹上
發育不良的畸形果
因光照不足、生長環境差等原因
芒果個頭偏小
果核也小,有的呈牙簽狀
果蔬界的“大忽悠”
還有↓↓↓
別讓“藏烏梨”騙局坑了產銷兩頭
近年來,水果消費市場火熱,加上農村電商的快速發展,大大縮短了農產品的出村之路,但有不法商家從中看到了商機,頻頻在產業鏈中渾水摸魚,謀取利益,欺騙消費者的花樣也層出不窮。
比如,有的商家通過標簽造假,用名不副實的水果冒充地方的名優果品,給當地辛苦培育起來的品牌抹黑。還有的商家在電商平臺發貨時,用劣質水果以次充好,損害消費者權益。
以最近水果市場上的“藏烏梨”騙局為例,商家宣稱這種黑皮梨系“世界之巔、川藏特產”,產自西藏高原,是名優果品。但有媒體調查發現,這種梨并非產自西藏高原,而是收購普通梨后,經高溫將其加工成黑皮梨。有專家接受采訪時表示,西藏地區并未生產過此種梨,也未出現過原生黑皮梨物種。“藏烏梨”騙局引發關注。
“藏烏梨”的騙局何以形成?從進入市場以來,“藏烏梨”價格不菲,主要是因為商家在營銷中虛構這種梨來自高原的稀缺屬性,同樣是黑皮梨,卻有不同于凍梨的口感,使得喜歡嘗鮮的消費者愿意為其買單,有電商平臺銷量超萬單,有的商家售賣時定價較普通梨相差數倍甚至十數倍。從商家角度來看,經過高溫加工的梨除了不易保存外,入口后對消費者健康沒有危害,所以商家更敢肆無忌憚地進行欺詐營銷。
此外,還有一個細節不容忽視,那就是生產端。事實上,每當有涉及農產品的騙局出現時,總會有農民或多或少地受到連帶傷害。有媒體在報道中提到,所謂的“藏烏梨”實際上是產地端的普通梨,有的是雪花梨,有的是玉露香梨,銷量也不低。還有商家公開售賣“藏烏梨”種苗,銷量超千單,其發貨的種苗來自哪個產地,系哪個品種,都沒有明確的源頭信息。“藏烏梨”騙局被揭露后,梨農有沒有遭受損失?收入會不會受到影響?未來如何優化產銷環節?這些問題都要逐一解決。解決好這些問題,是對農民合法權益的保障,是對當地農產品品牌的保護,也是給消費者一個交代。
對待類似“藏烏梨”的騙局,需要有關部門及時出拳,嚴厲打擊,及時下架虛假產品,對不法商家進行審查,將常態化監管落實到果業市場的各個環節。此外,還要加大宣傳力度,切實提高消費者防騙意識,提醒廣大消費者理性消費。期待多部門多管齊下,形成合力,共同營造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
來源| 央視網綜合央視三農、農民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