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東北、山東聯手下跌以后,我們認為,玉米結束了階段性的高點,開始進入到震蕩的調整模式,具體表現就是玉米上漲動力開始減弱,開始漲跌互現。
不過,我們也分析過,玉米大跌的概率并不大,比如這兩天,山東玉米又表現出上漲的跡象,部分企業又開始上調報價了。
而東北呢,也有零星的企業止跌轉漲。
不過,我依然認為這只是震蕩,而并非是玉米要突破新高。
為什么呢?
因為當前這個時間段來說,稍顯復雜。
首先是供應增加。
這個階段玉米供應主要有幾個方面:
一是基層最后一波糧源正在沖刺,所以上量有所增加;
二是春節前低價建庫的貿易主體有了一定利潤,所以有變現的需求;
三是增儲節奏明顯放緩,且部分地區陳糧拍賣,也增加了市場供應。
其次需求弱化。
其實嚴格來說,年后玉米需求主要是靠深加工來撐著的,也給玉米市場營造了很好的市場氛圍。
但是深加工并不是玉米的需求大頭,玉米的需求大哥飼料企業總體仍以觀望為主,尤其是玉米上漲以后,小麥開始進入替代領域,觀望就更強了。
而深加工呢,在玉米上漲以后,利潤縮減,采購動力也開始下降。
所以,玉米的需求開始弱化。
第三是博弈開始。
之前是多方博弈,但隨著糧權轉移以后,以及收儲接近尾聲,市場主體就剩下企業及貿易商,兩方勢力重返戰場,開始新一輪博弈。
所以,供增而需減,再加上博弈增加,基本就限制住了玉米的漲勢,所以玉米更多是震蕩,而非上漲。
那么,問題來了,這種震蕩要震多久呢?
我認為這不太會是一個太短暫的過程。
一是因為接下來小麥即將登場。
玉米開始進入拉鋸戰,而接下來小麥將迎來收獲期。
一般來說,從4月開始,市場的關注力就開始轉移到小麥身上了,因為早熟小麥在5月份就已經收獲上市了。
而鑒于小麥和玉米的替代關系,尤其是今年表現得十分微妙,所以也就注定在小麥上市前,市場對于玉米的看法更多是觀望,或者說都在等著看小麥究竟能不能流入飼用,能流入多少?
所以至少在新麥收獲上市前,玉米市場不會有太大的動作,基本就是維持現狀。
二是飼料需求仍需等待。
玉米想真正上漲突破,一定要有飼料需求的推動,單靠深加工很難實現。
而飼料需求是什么情況呢?
產能回落,且豬價低迷,也不是養殖旺季,再加上豆粕價格從高跌落,也更使得飼料企業觀望意愿變濃,所以對玉米需求短期也不會增加。
而利多方面就是,國內政策面對玉米支撐變強,以及進口玉米數量大幅回落以后,國內玉米供應偏緊,也就支撐了玉米行情。
所以,我們認為玉米的震蕩期不會太短,但是并不意味著玉米就是一潭死水了,波瀾不驚的背后也是醞釀著下一波高潮。
那會是什么時候呢?
且聽下回分解。
本文完,歡迎關注并點贊,給個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