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最近網上刷視頻的時候經常能看到各種“以舊換新”的活動宣傳,賣車的賣電器的,最夸張的是昨晚居然刷到好幾個賬號在鼓勵大家將房子也以舊換新,還說什么“大放水”、錢馬上就要不值錢,趕緊換成房子才能保值云云……最搞笑的是,筆者看到某“磚家”一本正經的說中國的住房現在是“結構性緊缺”——我滴個天,這鬼話都有人信。
要想理解這件事,首先你得知道國家最近出了個超級重磅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這件事可以說跟老百姓的生活、還有大大小小的企業發展都緊緊綁在一起。正所謂風口趕得好,豬都能飛上天。今天咱就用大白話聊聊這方案,看看它到底能給咱帶來啥好處,又打算咋落地。
第一個問題:這方案到底要干啥?
這幾年的情況大家心里都清楚,上面也著急,于是才想出了這么個辦法,簡單的說就是兩件事——一方面如何幫大家多掙錢,另一方面給所有人減少點負擔。
先說說如何多掙錢,方案里說的很清楚,首先要提高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城鄉居民的基礎養老金也跟著漲,就連醫保的財政補助標準都要提高。
這意味著啥?退休的大爺大媽每個月能多領錢,看病報銷也能多報點。以前舍不得買的東西,現在說不定就能下手了,消費起來了,企業自然就有活干了。所以歸根結底還是為了促進居民消費。
這就是某些人口中所謂的“放水”,不過這個“放水”和2000年那會兒的4萬億可不一樣,那時候是因為外資進來的太快,老外紛紛投資想進來賺錢,但RMB的存量太少壓根接不住盤(外資必須兌換成RMB才能進行投資,但銀行沒那么多錢),所以才不得已而為之,可以說是直接給所有人發money,稀釋了大家的腰包,所以才會出現“錢不值錢”的情況。但現在不一樣,這個是給券,雖然也是錢,但補貼的是商家和制造業,簡單的說就是國家把以前收了企業的稅又退回了一部分,讓企業的成本降低,間接引導商品降價,老百姓得了實惠,企業也掙到了銷量,錢還是那些錢,所以并不存在某些人說的“大放水”。
于是最近大家能看到的各種以舊換新就好解釋了,方案里大力推廣 “兩新” 政策,也就是買新車能拿到財政補貼,特別是買新能源車,補貼更多。家電也一樣,國家不能直接發錢,于是就發各種兌換券,鼓勵商家搞以舊換新活動。金融機構也高興地一蹦三尺高,據說還推出了買綠色智能家電納入綠色金融服務(這一點本人并不看好,這年頭貸款買家電,難道腦袋有包?),不僅家電,各種 3C 數碼產品、成品油、文旅康養、現代服務業這些也都有相關政策,各種促消費活動,總之就是盼著你消費,讓市場熱鬧起來。
所以總體來說,這個《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確實是利好,不僅利好制造業,同時也利好確實有需求的消費者。
不過話又說回來,注意筆者的用詞——“確實有需求的消費者”,所以“敗家”和“放水”不是你揮霍的理由,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