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淮河水汩汩流入千家萬戶
阜陽市已有587萬群眾
率先告別地下水,喝上引調水
作為皖北地區最大規模的水質升級行動
我市依托“群眾喝上引調水”工程
新建10處、擴建2處地表水廠
鋪設2680公里輸水管網
到2025年底
全市千萬人口將實現
“同源、同質、同網、同服務”的地表水供應
中午時分,阜南縣蒙洼蓄洪區居民張加周家的廚房里一片忙碌。擰開水龍頭,清澈的自來水“嘩嘩”流出,倒進水壺,開水清亮甘甜。
阜南縣曹集鎮居民張加周說:“現在用上了地表水,水質好了,沒有茶堿了,喝起來清甜,吃上健康水,心里也踏實了。”
從咸到甜,關鍵在水源。
得益于“皖北地區群眾喝上引調水”工程,阜南新建蒙洼、城北兩座現代化水廠,鋪設451公里輸水管道,將淮河水輸送到全縣各鄉鎮,替換155萬農村居民的地下水源,率先完成城鄉供水一體化。
記者在蒙洼水廠看到,5臺取水泵正源源不斷地從淮河取水,經過多重處理工藝后,成為飲用水,分送至蒙洼16個鄉鎮和阜南城北中心水廠,再經二次加壓,流入千家萬戶。
阜南縣蒙洼中心水廠生產組組長張旭介紹:“其中2臺泵供水給蒙洼16個鄉鎮,另外3臺供水給城北中心水廠。目前平均日制水約3.68萬噸,總制水量已超300萬噸,產能提升了三倍。”
阜南縣引調水工程于2022年7月啟動,2023年底完成水源置換,2024年試運行后,兩座水廠移交專業公司運營,實現城鄉供水“同源、同質、同網、同服務”。人均供水量提升30%,水質鐵、錳超標問題徹底解決。
張旭表示:“我們每天檢測原水、出廠水的濁度、余氯和pH值。同時,在鄉鎮增設加壓泵站,高峰期啟用備用井,保障用水安全和穩定。”
我市按照《阜陽市加快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實施方案》和《縣級“十四五”農村供水保障規劃》,結合引江濟淮等引調水工程,規劃布局15處地表水廠,鋪設2680公里輸配水管網,實現城鄉供水以地表水替換地下水源。項目建成后,阜陽總供水規模達271.3萬立方米/天,相當于4.2個雙清灣的儲水量。
據了解,2023年底前,潁上、阜南、潁州、潁泉、潁東五縣(區)已實現水源替換。到2025年年底,太和、臨泉、界首三縣(市)也將加入供水地下水源替換和城鄉供水一體化行列。
目前,太和縣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正加快推進。該項目總投資28.6億元,包括新建兩座地表水廠,配套6處加壓泵站,鋪設475公里城鄉干支管網,改造78處老舊供水工程及城市供水薄弱環節。位于馬集鎮的第二地表水廠正在主體結構施工。
太和縣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總工程師余洋介紹:“目前,第二地表水廠的土石方和支護工程已完工。5月30日前完成所有主體結構工程,全面進入工藝施工;6月30日前完成原水管網施工;9月30日前具備通水條件。”
太和縣水利局工程股負責人高建說:“今年年底,引江濟淮工程建成后,我縣具備地表水水源置換條件。地表水廠生產的凈水通過管道和加壓泵站完成供水和水源替換,穩步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
2025年
阜陽市將新建、擴建6座水廠
改造老舊管網
完成太和、臨泉、界首3縣(市)
供水 地下水源替換
到今年年底
全市千萬城鄉居民
將全面喝上引調水,基本告別地下水
記 者 | 李曉龍
通訊員 | 吳守魁
編 輯 | 劉超然
審 核 | 張 杰
來 源 | 阜陽新聞聯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