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錫“野鴛鴦”
文丨談古論今
大家好,這里是談古論今。
在網上身敗名裂需要多久?
答案是6秒。
這幾天,無錫馬拉松賽道上,一對“素不相識”的男女因為偶然的身體接觸,被一位博主的6秒視頻定格成了“野鴛鴦”——
視頻里,男子的手搭在女子身上,兩人十分曖昧地一同看著女子手機。看到博主的鏡頭到自己身上后,男子立馬縮手,女子也很快拉開了距離。
于是,網絡偵探們迅速出動,很快就通過模糊的面部特征,將男子指認為某上市公司的高管。
與此同時,更多“驚天內幕”曝光:有人說,這是一對“野鴛鴦”在賽道上約會;還有人說,視頻中模糊的號碼牌“52047”,意思就是“我愛你思琪(女子名字)”。
沒有調查,沒有取證,更沒有核實,這位高管就被“判刑”了。
很快,這家被點名的公司股價就應聲下跌,公司不得不緊急發布澄清公告,否認高管參與馬拉松比賽。
而那位無辜的博主,也因輿論壓力被迫道歉。
真相?誰在乎呢。熱鬧才是最重要的。
當今社會,我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已經變得越來越碎片化。我們習慣了通過短視頻、微博、朋友圈來認識世界。每個人了解到的,都只是一個又一個碎片。
而人類的大腦又天生愛好腦補。面對信息的空白,我們總會不自覺地進行填補,試圖構建一個“合理”的故事。這種填補,往往不是基于事實,而是基于情緒。
無錫馬拉松事件中,輿論逐步從“兩人偶然接觸”到“上市公司高管出軌”,把這一點體現的淋漓盡致。
類似的案例,比比皆是。
如果說無錫馬拉松事件的發酵是因為獵奇心理,那23年的“阿里孕婦維權”事件則展示了情緒因素如何影響真相的接收。
當天,一位孕婦在阿里巴巴總部進行“跳樓維權”,視頻很快火遍全網。視頻里的孕婦站在高處,微微地撫摸自己的肚子,一舉一動皆顯得極為艱難。
很快,網絡上便曝出了“真相”:阿里巴巴辭退了一名懷孕的員工。
事實卻是:這位孕婦并非阿里員工,而是就職于一家外包公司,這家公司因經營困難,拖欠了員工工資。阿里反倒“躺槍”。
為什么第一個版本的“真相”傳播得如此之快?
因為它符合了人們對“資本剝削弱者”的預設,孕婦這一弱者形象更是能激發吃瓜群眾的強烈情緒。
在強烈情緒的驅使下,人們更傾向于接受那些符合自己情緒需求的“真相”,從而忽視事實。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謠言往往比真相跑得更快。
碎片化信息所具備的特性,決定了它容易被有選擇地放大和解讀。一個6秒的視頻、一張模糊的照片、一條被斷章取義的言論,都有可能成為敘事重構的起點。
在社交媒體算法的推送下,這些碎片信息更被加速放傳播。大眾的從眾心理,將這種傾向進一步放大,讓個體甘愿接受群體的共識,即便這與事實相違背。
這樣的傳播,自然帶來諸多網絡暴力。它讓每個人,都心安理得地成為劊子手。
一個點贊,一次轉發,一條評論,看似微不足道,卻能匯聚成,摧毀一個人的洪流。這種集體行為背后,是我們對信息真實性判斷能力的喪失。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我們每個人都會被自己的視角所限,
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應當放棄追尋真相。
切記:凡事千萬不要急于下結論。
你聽到的,可能只是你想聽到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信息來源均為網絡,如與事實不符或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系作者澄清或刪除。不信謠、不傳謠,共同營造綠色網絡世界!
敢為蒼生諫真言,豈因禍福避趨之!
@關注、點贊和轉發,就是最大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