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9日,黃百韜率部抵達碾莊一帶,可他發現碾莊到曹八集的撤退路線已經被解放軍切斷。無奈之下,黃百韜只能讓部隊依托碾莊一帶的工事就地堅守,粟裕立即指揮三野各部,順利完成了對黃百韜兵團的合圍。
然而想要吃掉黃百韜并不容易,碾莊一帶有此前國民黨軍修好的工事,黃百韜也一面求援,一面頑強抵抗,這使得戰場的局勢變得非常復雜,國共雙方也都開始新一輪的部署。
然而與蔣介石派兵全力營救黃百韜的部署不同,毛主席卻給中野下達指令,要求他們全力進攻宿縣。當時從華野圍困黃百韜開始,毛主席連續發出多封電報,但主席的指示只有一個,那就是要中野盡快攻占宿縣。
在碾莊戰事緊迫的時候,沒有讓中野去增援,而是讓他們全力攻打宿縣這么一個小縣城,毛主席到底有何深意呢?
實際上,主席早已看透了戰局,中野得到了主席命令之后,立即執行攻打宿縣的指令,劉伯承等人也忍不住稱贊毛主席這招很高明。
宿縣位于徐蚌鐵路線的中間“腰”的位置,淮海戰役期間,國民黨布下了一個一字長蛇陣。“蛇頭”為駐守在徐州的劉峙、杜聿明集團,“蛇身”是徐州到蚌埠之間徐蚌鐵路線,駐守在蚌埠的李延年和劉汝明兵團是“蛇尾”。
這一套部署,解放軍也早就有了應對的方法,劉伯承很早就提出要將這條長蛇攔腰截斷,毛主席正好與他想到一起去了。
雖然三野包圍黃百韜的戰斗很重要,但拿下宿縣,解放軍就掌握了淮海整個戰局的優勢。從地理位置來看,解放軍可以通過這里,將徐州和蚌埠的國民黨軍隊被分割開來,無法互相策應。
失去了退路,國民黨重兵把守的徐州將被徹底孤立,除此之外,由于宿縣的地理位置,蔣介石還將這里作為前線部隊重要的補給基地。
支援前線的大量裝備物資,很多都存放在這里,若是失去了這些,國民黨軍不但要被分割包圍,還會徹底失去補給。
因此,毛主席的這一手就如同遼沈戰役打錦州的布置一樣,都是一擊就能改變戰局的妙筆。由于此戰的重要性,中野很快就開始了動員,逐漸中野主力就向宿縣一帶急行軍。
蔣介石也深知宿縣的重要性,他特意安排了津浦路副司令張績武坐鎮宿縣,他在宿縣加固了工事,對自己的守備工作非常滿意。
得知中野派兵來進攻宿縣,國民黨軍倒是并不擔心,之前進軍大別山,使得中野的部隊被嚴重削弱,其中用于攻堅的重武器大量丟失。
此時,中野部隊不但人少裝備差,也沒什么攻堅的武器。可是很快,中野的部隊就出現在宿縣周圍,這讓國民黨軍感到意外。
后來中野的主力成功完成了對宿縣的合圍,見此情景,國民黨軍也開始依托城池固守,張績武還下令將周圍的橋梁全部炸毀,使得解放軍失去了攻城的通道。
擔任主攻任務的陳錫聯三縱,立即開始架橋的工作,解放軍用火炮攻擊城墻,然而缺乏重武器,使得解放軍的炮火并沒有對城墻造成什么影響。
可已經打到這個地步,要退是不可能的事情,部隊只能頂著敵人的火力,冒險開始了架橋的工作。敵軍不斷開火,執行架橋任務的部隊損失慘重,最慘的時候三縱一個連,打到最后全連就只剩下了3名戰士。
哪怕打到這個程度,戰士們也沒有放棄,就是這3名戰士,冒死沖上去搭上了橋板,完成了部隊的架橋工作。
建立了通道之后,部隊立即開始了攻城,根據先前制定的方案,解放軍先對北門和南門進行佯攻,敵人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了過去。
隨后,解放軍立即組織了突擊隊,對真正進攻的目標小東門發起了進攻,突擊隊的戰士們在火炮的掩護下,用了半個多小時成功攻上了城墻,在他們的策應下,解放軍迅速突入城內。
敵軍見狀,立即組織部隊反撲,想要將解放軍逼出城內。雙方圍繞著城墻展開了激戰,戰士們對敵軍發起了猛攻,先后打退了敵軍多次反擊,越來越多的部隊通過浮橋進入城內,敵軍在城墻上的防線也開始瓦解。
戰斗持續了很長時間,但敵人的防線也崩潰了,入城的解放軍部隊開始控制城內各處要地。敵人見狀只能收縮兵力,最終解放軍各部隊在城內順利會師,剩余的敵軍被趕到了西南角。
解放軍立即對這一帶的敵人展開攻擊,成功消滅了這些殘敵,并俘虜了守衛宿縣的張績武。至此,中野順利拿下宿縣,隨著這場戰斗取得勝利,淮海戰役勝利的天平其實已經開始向解放軍傾斜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