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職業綜合格斗運動員,亞洲首位UFC世界冠軍張偉麗解鎖了演員新身份。首次挑戰大銀幕的她,依然保證了“冠軍品質”。
3月26日,在電影《下一個臺風》“逆風而上”超前特別觀影禮上,看到了張偉麗主演的這部影片。
沒有冠軍張偉麗,只有失語女孩阿汐
明知道她出演了影片,可是在整部電影的觀影過程中竟然看不到絲毫冠軍張偉麗的身影,有的只是她飾演的角色“阿汐”。
張偉麗在《下一個臺風》中飾演的小島上土生土長的失語女孩阿汐是一個單純、真摯、讓人十分心疼的角色。
張偉麗把這個角色詮釋得特別棒,特別立體且有層次感,是那種不加雕琢又渾然天成的好。
影片開場,張偉麗詮釋的是表面的阿汐,是與漁島村民們偏見吻合的粗魯、憤怒的阿汐;與城市女孩林沫沫(張子楓 飾)相遇后,呈現的則是內在的阿汐,善良、單純、溫暖的阿汐;隨著故事的推進,內在的傷疤與心理陰影也慢慢浮現,那個內心千瘡百孔、充滿不安與悔恨需要被擁抱和溫暖的阿汐也開始呈現;再之后,得知林沫沫遭遇、得知青蚵嫂(李心潔 飾)秘密之后的阿汐更加一層比一層深刻、動人。
映后互動中,有觀眾問張偉麗有沒有一個特別的瞬間,讓她迅速進入了故事和角色?張偉麗表示,“我認為是定妝的時候,是自己的皮膚染黑以后。因為‘阿汐’她是一個漁民嘛,她一直在海上勞作,所以她的皮膚很黑。而我本人的皮膚是白的,當時(膚色沒有變黑之前),我也不知道哪兒不對,反正就是進入不了‘阿汐’的那個狀態。但當我把皮膚染黑了以后,我就感覺‘阿汐’一下就來了。對。我就覺得我一下進入了‘阿汐’的那個狀態,就那個皮膚,我覺得是我進入‘阿汐’狀態的一個點。”
事實上,影片中,張偉麗從出現在熒幕的第一個瞬間,就成了角色阿汐。全片幾乎沒有臺詞的演繹不僅隨時帶觀眾入戲,更是扛住了李玉導演的手持一鏡到底拍攝方式。
李玉在映后互動環節表示,“手持一鏡到底對演員的要求非常高,他們需要演完劇本之內的故事,然后再要繼續演出劇本之外的、那些沒有設定的故事。這種拍攝方式需要演員把角色長在自己身上,然后再繼續發展他們飾演的角色之間的關系、之間的情感。”
聚焦受害者,拒絕“魅力反派”塑造
《下一個臺風》選擇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題材,也是很李玉風格的一部影片。無論是女性題材的選擇,還是手持一鏡到底的記錄性表達,都是導演李玉的風格特色。
除了張偉麗的演繹,影片還有兩個比較吸引我的亮點。
其一,影片設定了兩個經歷、背景非常不同的角色,來呈現女性所遭遇的侵犯和侵害的普遍性。
影片中,阿汐的遭遇,反映的是流言和偏見對女性群體及其家人的侵害。阿汐在小島漁村中長期被鄉親們指指點點、甚至嘲諷打罵,并不是阿汐做了什么,只是因為流言說阿汐的母親做了不好的事情,哪怕母親已經去世,阿汐依舊要承受這些中傷與歧視。
林沫沫是被侵害當事人,她的家人不僅沒有去保護身心遭受重創的她,反而著急要息事寧人,網絡暴力更是吞噬了她在城市的生存空間。
其二,影片沒有塑造出一個有魅力的反面角色,而是讓所有的鏡頭和焦點都放在兩個被害者互相靠近、取暖、療愈的過程。
不知導演、編劇是有意還是無意,影片沒有暗合當下“魅力反派”的塑造風氣。整部影片中,并沒有太多加害者的影像呈現,加害者是一個背景角色,影片沒有給他們太多露臉機會。要知道,現實中,相對受害者,加害者往往是更強勢、更有手段的一方,影片似乎刻意要把加害者送進陰暗的角落——因為加害者本就不值得高光。
就整部影片而言,個人覺得題材非常有意義,張偉麗的熒幕呈現非常驚艷,影片手持一鏡到底的拍攝方式為影片注入更多一層情緒表達,與影片中的兩位主角內心的不安與惶恐息息呼應,因為她們被傷害過,那些心理的傷疤一直都在。
影片不錯,但還不夠好
當然,作為一部女性電影,個人覺得,《下一個臺風》整體還行,但還不夠出色,相對不足的地方在于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主演之一的張子楓對林沫沫一角的塑造不夠成熟,讓影片對女性被侵害以及社會偏見造成二次傷害的呈現深度和力度減弱很多。作為一名比較年輕的演員,張子楓身上沒有故事感,加之表演痕跡過重,前半部分幾乎都沒入戲,給人一種很想演又很不會演,完全不知所措的闖入感,把一個直接受害者并且正在承受二次傷害的角色塑造得像青春期叛逆少女。
其次,影片的群像戲不夠精彩,漁村村民的形象太過扁平、單一,完全不能反映那種系統性社會偏見對受害者的二次傷害。
再次,可能是我腐眼看人基,影片對兩位女主角之間互相救贖、互相支撐的場景呈現過于曖昧,而這對于整個故事和題材呈現而言,感覺完全是畫蛇添足。
綜上,在苛刻的我看來,作為一部在院線上映的作品(不討論表達題材、主題等方面),《下一個臺風》比《好東西》好一些,比《還有明天》差一些,無法跟《初步舉證》相提并論。如果滿分10分,在我這里,《初步舉證》是9.0分的作品,《還有明天》7.4分,《下一個臺風》6.8分,《好東西》5.0分。
映后互動花絮
在映后互動環節,李玉導演回應了觀眾關于“電影有點晃”的疑問。
李玉表示:“我一直在都在用手持的一個方式在拍片。手持拍攝有一種呼吸感,對你的觀感來說可能會覺得有點晃動。我們這次其實突破了很多長鏡頭的設計,我們最長的一個的鏡頭拍攝了52分鐘。其實手持攝影這種拍攝方式對劇組的全部工作人員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包括演員、燈光、美術等。比如說燈光,我其實要求是360度都可以拍。就是你不要跟我說,只能在這個光區拍或者那個光區拍。這也給了演員走位的自由,他們想怎么走就怎么走。如果演員要呈現一個生氣的場景,他們從現在的室內走到外面去,實際上也是可以拍攝的。就是所有的東西(演員演繹、反應,場景狀態等)都是真實的,而且魚排有一個特殊性就是它只有用手持才能完成。”
現場互動熱情很高的聯合編劇兼監制方勵補充說:“手持攝影還有一個特別難得的魅力是能捕捉到各種生動的情緒瞬間,那種瞬間魅力是擺拍很難捕捉到的,無論怎么擺怎么演都很難呈現的瞬間魅力”。
此外,方勵還在互動中從男性視角表達了性侵的可怕與傷害,他說自己十七八歲的時候看起來比較像女生,曾經遭遇過幾次性騷擾,太理解性侵受害者所遭受的苦痛,尤其是女性受害者所面對社會習俗的慣性和壓力要大得多。 “2017年,中國臺灣作家林奕含去世,根據她自身經歷改編的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引發了世人的廣泛關注。我和李玉每一次回想她生前做過的訪談,就淚流滿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