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中國首富換人了!
今天(3月27日),彭博億萬富豪指數及福布斯富豪榜均顯示,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登頂中國富豪榜榜首,成為中國首富。
彭博億萬富豪指數預估,張一鳴身家為575億美元,位居全球富豪榜第24位,馬化騰和鐘睒睒分列第25和26位。據彭博社報道,這是張一鳴首次成為中國首富。
這位80后的福建人,僅用13年時間,就從一名連續創業失敗的軟件工程師,蛻變為全球互聯網領域的“新王”。
1.連續創業
1983年,張一鳴出生于福建龍巖一個事業單位家庭。父親早年從科委轉行投身實業,母親則是一名護士。
這座閩西小城以客家土樓聞名,卻鮮少與互聯網浪潮產生關聯。但父親創辦的電子產品公司,使得張一鳴自幼浸染在“技術改變生活”的討論中,讓他早早地對商業與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與獨特的敏感度。
2001年,張一鳴考入南開大學微電子專業,他的技術天賦也開始嶄露頭角。
入學后,他發現自己對微電子專業課程興趣不高,而對軟件工程興趣濃厚,且在編程方面有較高天賦。通過多輪筆試和面試,他在大三前成功轉專業到軟件工程專業。到了大四時,他編寫的電路板自動化加工軟件榮獲“挑戰杯”二等獎。
“轉專業”這一果敢的決定,如同在人生岔路口做出的關鍵選擇,為張一鳴日后的創業之路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石。
2005年,大學畢業的張一鳴懷揣著夢想與激情,踏入了創業的江湖。首次嘗試,是與同校師兄等組成3人團隊進行創業,開發面向企業的IAM協同辦公系統。然而由于市場定位失誤等原因,這次創業很快以失敗告終。
他們認為面向企業的IAM協同辦公系統市場需求大,產品幾乎是市場空白,但實際情況可能并非如此。
通過這次創業失敗,張一鳴意識到,僅僅有技術和努力是不夠的,如果沒有選對正確的市場方向、找準目標客戶群體,以及充分了解競爭態勢,那么所有的努力都可能是徒勞的。
因此,方向的選擇對于創業的成功至關重要,這讓他深刻領悟到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的道理。
2006年,張一鳴加入酷訊網,成為第一位工程師。憑借著扎實的技術功底和卓越的才能,他從一名普通工程師一路晉升為技術委員會主席,24歲成為40人團隊的leader。
然而時運不濟,當時酷訊在融資等問題上舉步維艱,公司發展進入瓶頸期,出現劇烈動蕩。就連聯合創始人陳華、吳世春都相繼離開公司,在這樣的背景下,張一鳴最終也選擇了離職。
2.字節崛起
2009年,張一鳴迎來了他創業生涯中的又一次重要嘗試,創辦房產搜索引擎“九九房”。
在九九房,張一鳴開始涉足移動開發,6個月間推出掌上租房、掌上買房等5款移動應用,在當時的移動互聯網環境下實現150萬用戶,成為房產類應用的第一名。
這段寶貴的經歷,如同一場實戰演練,讓張一鳴精準地摸清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脈搏,為他積累了至關重要的移動互聯網開發經驗。
然而,張一鳴的目光從未局限于此。
2012年,注定是張一鳴創業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他創辦了字節跳動,并推出了一款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產品——今日頭條。
在當時的互聯網環境下,傳統的新聞分發模式已無法滿足用戶日益多樣化的信息需求,“信息繭房” 問題愈發嚴重。
張一鳴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痛點,他堅信“數據即未來”,通過大膽運用AI算法,實現了內容的千人千面精準分發,徹底顛覆了傳統新聞分發模式。
上線僅90天,今日頭條用戶數量就突破了千萬大關。這一驚人的成績,猶如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在互聯網行業激起了千層浪。
2013年,張一鳴先后入選《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的創業者” 和《財富》“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業精英”,成為中國國內互聯網行業最受關注的青年領袖之一。
此時的字節跳動,已經在新聞資訊領域站穩了腳跟,但張一鳴的目光,卻早已投向了更廣闊的市場。
2016年9月左右,字節跳動推出了一款名為抖音的短視頻應用。抖音的出現,徹底改變了人們的娛樂方式和社交模式,用戶可以通過拍攝和編輯15秒鐘的短視頻,添加各種創意濾鏡,并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分享。
抖音以其獨特的創意、簡潔易用的操作和強大的社交屬性,迅速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一股短視頻熱潮,短短幾年間,用戶數量突破了10億大關。
3.算法稱王
隨著抖音的爆發,字節跳動的估值也如同火箭般飆升。2018年字節跳動完成由軟銀領投的融資后,估值達到750億美元;到了這個月,字節跳動啟動新一輪股票回購,估值已經達到3150億美元。
張一鳴的成功,始于他對“人性弱點”的精準狙擊。
今日頭條,憑借個性化推薦算法,將“信息找人”的模式推向極致;抖音用15秒短視頻重構了全球用戶的娛樂習慣;如今,TikTok的月活用戶突破16億,成為唯一能與Meta、谷歌抗衡的中國互聯網產品。
算法這個詞,可謂在張一鳴手中發揚光大。字節的崛起,讓更多人看到,算法不僅是技術工具,更是財富密碼。
抖音的崛起,一方面依靠張一鳴的算法變革,另一方面則是踩中了時代的脈搏。
彼時,5G網絡已經徹底成熟,一部智能手機,可以隨時隨地直播、拍攝、上傳短視頻,這成為字節跳動徹底爆發的隱形土壤。
張一鳴的成功背后并非全無隱憂。
TikTok在美國仍面臨數據安全審查與強制出售風險,而國內短視頻用戶規模已超10億,人均單日使用時長156分鐘,市場接近飽和。字節跳動能否在AI、云計算等新賽道復制短視頻神話,仍是未知數。
首富的更迭向來是時代風向標。張一鳴取代的,是穩坐三年首富寶座的“瓶裝水大王”鐘睒睒。
3月25日,農夫山泉發布了一份堪稱“史上最平淡”的財報:營收增速0.5%,凈利潤微增0.4%,包裝水業務收入罕見下滑超兩成。次日股價暴跌8%,鐘睒睒身家一日蒸發37.4億美元。這位靠“賣水”蟬聯多年首富的浙商,不得不承認“品牌正經歷歷史性考驗”。
此消彼長,農夫山泉的財富增速放緩與字節跳動的估值狂飆,構成了這場首富交接的底層邏輯。鐘睒睒的財富縮水,而張一鳴的身家暴漲。這一升一降間,中國經濟的轉型脈絡清晰可見。
胡潤榜單顯示,2024年中國億萬富豪數量連續三年下降,房地產、新能源行業富豪財富縮水嚴重,而科技與消費電子領域逆勢增長。小米雷軍的財富翻倍、字節跳動的估值狂飆,無不印證這一點。
4.時代首富
張一鳴的崛起,標志著中國企業家群體的代際更替。他是第一位“80后”白手起家首富,也是首位以純互聯網基因登頂的創業者。他的成功路徑,與馬云、馬化騰等前輩截然不同——不依賴人口紅利或政策紅利,而是靠技術創新和全球化視野破局。
但首富的頭銜亦是一種枷鎖。
當張一鳴的財富與字節跳動的社會影響力深度綁定,他需要回答的問題已超越商業范疇:如何平衡算法推薦與社會責任?如何在數據壟斷與隱私保護間找到支點?
張一鳴的故事,是一個關于野心、算法與時代的寓言。他的成功,是個人奮斗與時代機遇的共振,也是中國互聯網產業從模仿到超越的縮影。當年BAT如日中天,沒人會想到一個80后能重新推翻看似牢固的鐵王座,成為互聯網的新王。
問鼎中國首富后,張一鳴能穩坐多久?
沒有首富的時代,只有時代的首富。
隨著科技爆炸日益加速,城頭變幻的大王旗似乎也在加速。尤其是今年的AI浪潮,讓原本有些固化的互聯網財富再次開始流動。
也許再過個四五年,中國富豪榜上會涌現大批40歲以下的AI英才,他們隨著中國科技的崛起,開始向著張一鳴的王座發起新的沖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