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新疆教育考試院公布了《2027年擬在新疆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從2024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學生開始實施高考綜合改革,到2027年新疆普通高考實行“3+1+2”新高考模式,即不再分文理科。
關于發布2027年擬在新疆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的公告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相關文件精神,自治區從2024年秋季入學的普通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高考綜合改革,到2027年逐步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普通高等學校考試招生模式。
為進一步增強考生選科和人才培養的精準匹配,更好地促進高校招生與中學教育教學銜接,服務中學學生發展指導,根據教育部統一部署,各普通高校按照教育部2021年新修訂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以下簡稱《指引》)有關規定,確定了2027年普通高校招生各專業(類)選考科目要求,并經學校主管部門審核及教育部審定,自治區教育考試院進行了匯總、整理,編制了《2027年擬在新疆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以下簡稱《選考科目要求》),現予以公布,供2027年及以后在新疆參加普通高考的考生選科時參考使用,并就有關事項說明如下:
一、編制說明
本《選考科目要求》包含了所有2027年擬在新疆招生的本科、高職(專科)層次普通高校招生專業的選考科目要求,共計72176條,其中本科專業44721條,高職(專科)專業27455條。本《選考科目要求》分為本科層次和高職(專科)層次兩個部分,各部分均按照軍隊、公安政法類、消防類和普通類院校分類,依據院校國標代碼順序編排。
二、高考模式
2027年新疆普通高考實行“3+1+2”模式。其中,“3”為全國統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所有考生必考;“1”為首選科目,考生須在物理、歷史科目中選擇1科;“2”為再選科目,考生可在化學、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個科目中選擇2科。考生填報院校專業時,其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科目須符合擬報考高校專業選考科目要求。
三、選考科目要求
根據教育部《指引》精神,高校提出的選考科目要求可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對首選科目和再選科目都未提出要求的,即“不提科目要求”,表示首選科目為物理或歷史且再選科目為任意2科的考生均可報考。
第二類是只對首選科目提出要求的,如“物理(1門科目考生必須選考方可報考)”,表示首選科目為物理、再選科目為任意2科的考生方可報考。
第三類是只對再選科目提出要求的,如“化學(1門科目考生必須選考方可報考)”,表示首選科目為物理或歷史、再選科目選考化學的考生方可報考;如“化學,生物(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表示首選科目為物理或歷史、再選科目選考化學和生物的考生方可報考。
第四類是對首選科目和再選科目均提出選考要求的,如“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表示首選科目為物理、再選科目選考化學的考生方可報考;如“物理,化學,生物(3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表示首選科目為物理、再選科目選考化學和生物的考生方可報考。
四、招生院校及專業
(一)此次公布的2027年普通高校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在招生當年并非所有普通高校的所有專業都會在我區安排招生計劃。2027年起在新疆實際招生的普通高校、專業(類)及選考科目要求,以及普通高校相關專業(類)是否在新疆安排招生計劃,最終以普通高校當年在新疆公布的實際招生專業計劃為準。
(二)2027年起招收有關省市新疆高中班畢業生的普通高校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參閱本公告內容,普通高校相關專業(類)是否安排招生專業計劃,最終以高校當年公布的招收有關省市新疆高中班畢業生實際招生專業計劃為準。
需特別說明:一是高校編報的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為高校在所有實施高考綜合改革省份的選科要求,招生當年并非所有編報的專業都在新疆安排招生計劃;二是高校編報的招生專業并非都在新疆安排物理類和歷史類招生計劃,高校在招生當年將根據實際情況統籌安排各省物理類和歷史類招生計劃。
考生可訪問新疆教育考試院門戶網站(https://www.xjzk.gov.cn/)查詢高校選考科目要求(具體操作方法,一是登錄網站首頁,在“通知公告”欄中查詢,二是在網站首頁“高考高招”欄中,通過“新疆高考綜合改革選考科目查詢輔助系統”查詢)。
高考改革十年來,無數學子“丟掉”曾經二元的身份,步入全新的賽道。這一切,源自2014年起實施的一項“革命性”政策——《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文件中提出,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不分文理科。
發展至今,我國除了西藏,已有30個省市正式啟動“文理不分科”的新高考改革。至此,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取消文理分科,已成定局!
文理劃分的時代,謝幕
長期以來,高中教育中文科與理科被視為兩條平行線,互不干涉,各自培養人才。“文科生”和“理科生”成為許多人從高中開始就伴隨一生的標簽,不斷塑造甚至固化學生的自我認知。文理分科的爭議在于可能導致文化和知識的割裂。
在這種背景下,國家和社會開始強調文理交融的通識教育,而新高考改革成為近年來教育界最受關注的事件之一。2014年,國務院頒布相關文件,宣布取消文理分科。同年,浙江和上海成為首批試點省份,對所有高一新生全面啟動“3+3”新高考模式。2017年,新高考元年,34萬余名浙滬學子參加考試,成為我國第一批參加新高考的考生。
此后幾年,高考改革政策逐步從東部地區擴展到中西部地區,分五個批次有序推進。從第三批開始,“3+3”模式被“3+1+2”模式取代,具體實施細則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和優化。根據各省歷年參加新高考的人數,至今我國已累計培養2600多萬未進行文理分科的學生。
一場意義非凡的高考“革命”
新高考改革具有重要意義。新高考“新”在哪里?目前,全國絕大多數省份采用“3+1+2”模式,原來的文綜和理綜考試變為12個科目的組合;數學不再分文理;三門必考科目使用全國卷,由教育部命題,選考科目由各省命題。新高考改革為學生提供了最大限度的選科自由,有利于他們發揮優勢,規避短板。
對于高中生來說,選科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專業選擇和擇校方向。許多高校在招生時明確規定,高考未考某一科目無法報考相關專業,例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只招收高考選考科目為物理和化學的畢業生。因此,選科相當于讓學生提前對未來發展做出規劃,做出更加理性的選擇。
除了考試科目的重大調整,新高考改革方案在賦分方法、志愿填報、考試機會、教學方式等方面均有大變革。
最突出的變化在于,選考科目的成績采用“等級賦分制”。所謂“等級賦分”,就是把考生的卷面成績通過轉換公式(四舍五入)計算等級分,其初衷是為了保證不同選考科目之間成績呈現的可比性和公平性。
浙江省選考科目等級賦分的分差為1分,根據考生的卷面成績對學生成績進行排序,劃分出20個賦分區間。各對應區間內按等比例轉換,四舍五入將卷面得分轉換為等級分。等級賦分滿分100分,起點賦分40分,成績當年有效。考生所選科目有效期內的最高一次成績記入高考總成績。
根據學生的原始成績和每一個分數的學生人數,按照下表所示比例,劃分為20個賦分區間,第1區間賦分100-97分,第2區間賦分96-94分,第3區間賦分93-91分,以此類推,第20區間為賦分42-40分。然后根據在區間內的具體分數,確定考生的具體賦分。
在志愿填報方面,學生報考由側重“學校”向“學校+專業”轉變,各省情況不一。
部分地區新高考還力求破除“一考定終身”。雖然大部分省份只有一次高考機會,但近年來一些省份也在探索多次考試的機會。例如,浙江和上海實行“兩次高考”,即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部分省份的英語(含聽力和筆試)可提供兩次考試機會,上海、浙江、天津明確英語一年兩考,允許考生選擇最好的一次成績作為最終成績,有利于減輕考生的高考壓力。
此外,在新高考改革初期,出現了一些違背政策本意的情況,這體現出高考改革應兼顧公平與效率、理想與現實的期望。路漫漫其修遠兮,新高考改革增加了志愿填報的難度,考生家長要提前學習和了解。如果實在搞不定,一定要提前預約專業的報考師,不然到了報考季真的會一票難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