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廈門市集美區集美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李娜
我是李娜,廈門市集美區集美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一名家庭醫生。轉眼間,我與居民們簽訂的第一份家庭醫生服務協議已悄然走過了十個春秋。這十年間,我從一名青澀的醫生逐漸成長為居民心中的“自家人”,也親眼見證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從最初的陌生到如今深受信賴的轉變。回首這段歷程,我深刻感受到:家庭醫生不僅僅是一份職業,更是一份關乎健康的重托與使命;而簽約服務,也不僅僅是一紙協議,它是醫患之間心連心的承諾與信任。
生命熱線”:從陌生來電到深夜守護的“家人關懷”
在簽約初期,許多居民對家庭醫生的概念心存疑慮:“你們真的能隨叫隨到嗎?”為了兌現承諾,我的手機從不靜音。無論是凌晨三點為高熱驚厥的孩子指導用藥,還是周末冒雨上門為臥床老人換藥,甚至在疫情期間為慢性病患者送降壓藥,我都始終堅守承諾。凌晨兩點五十八分,手機鈴聲劃破寂靜。“李醫生,我渾身發抖,頭暈目眩……”電話那頭,82歲的陳阿婆聲音顫抖。我瞬間清醒,一邊安撫老人,一邊指導她自測血壓——170/90!數值跳出的瞬間,我腦海中已迅速形成處置方案:“阿嬤,現在慢慢坐穩,先含服您手邊藥盒里的卡托普利半片。”聽著她摸索藥瓶的窸窣聲,我同步評估風險:排除中風體征后,指導她加服利尿劑,并叮囑用溫水泡腳以促進血管擴張。電話持續了47分鐘,直到她的血壓降至150/85,頭暈癥狀緩解。晨光微露時,我又撥通電話:“阿嬤,今天鹽焗雞腿要少吃啦,中午我帶著新調的降壓方案來看您。”窗外鳥鳴漸起,而這條24小時在線的“生命熱線”,早已成為簽約居民安心的“醫”靠。十年間,我的通訊錄里存滿了家簽居民的電話號碼,而他們的手機里也存著我的名字——“有事找李醫生”。一位獨居的阿姨曾緊緊握著我的手說:“聽到你的聲音,我心里就踏實了。”這份深厚的信任讓我深刻體會到,“24小時在線”不僅是一句服務承諾,更是搭建醫患信任的堅實橋梁。
“生活檔案”:從生活細節到健康守護的“溫情密碼”
李娜家庭醫生團隊在居民健康檔案中創新性地增設了“生活事件記錄欄”。這一舉措讓我們得以窺見簽約居民們的生活片段:張阿姨的三個子女均不在廈門;劉阿伯的老伴24年已去世;王阿姨已搬到同安獨居;宋叔叔經歷了PCI手術;張先生的兒子患有重精疾病;蘭女士的孩子正處于叛逆期。這些看似與醫學無關的細節,往往成為解開血壓波動之謎的關鍵線索。團隊手機里還詳細記錄著348位簽約居民的飲食偏好和生活習慣,這些最溫暖的"醫療數據",為居民提供了最貼心的健康守護。
“上門守護”:從腳步丈量到健康托付的“溫暖承諾”
家庭醫生團隊的工作從不局限于診室的方寸之間。十年間,我和我的團隊成員陳淑茹護士、林振玲護士的腳步從未停歇,走遍了集美街道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為術后康復的居民上門拆線,還是為糖尿病足患者定期換藥;無論是為獨居老人送去溫暖的關心與祝福,還是為臨終老人提供細致的安寧療護……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鐘阿伯一家。76歲的鐘阿伯因意外壓傷腳趾導致行動不便,老兩口住在沒有電梯的老舊小區,每日往返醫院換藥成了難題。子女工作繁忙,難以兼顧,老人一度陷入焦慮。得知情況后,我帶領團隊護士迅速啟動家庭病床服務,每天背著醫療箱登門換藥。連續26天里,無論暴雨傾盆還是烈日當空,我與護士都堅持上門,細致處理傷口、調整護理方案,更耐心疏導老人情緒。隨著紅腫的傷口逐漸結痂愈合,鐘阿伯感慨道:“你們就像自家閨女一樣貼心!”這場跨越樓梯的“生命接力”,不僅減輕了患者家庭的負擔,更讓“小病床托起大健康”的溫情在社區流淌。這些經歷讓我更加堅信,家庭醫生的價值,就藏在一次次彎腰換藥、一句句耐心叮囑的細節里。
“家簽十年”:從個體健康管理到社區健康生態的“變革之路”
十年簽約服務,改變的不僅是個體健康,更是整個社區的健康生態。我們通過不斷創新家簽服務模式,拓展服務內涵,為社區居民打造一個更加健康、和諧的生活環境。
在這十年間,我們通過建立完善的動態健康檔案系統,為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提供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這些方案不僅涵蓋了日常飲食、運動等方面的指導,還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量身定制,確保了管理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我們團隊定期下社區開展健康講座和義診活動,幫助居民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從過去的“有病硬扛”轉變為現在的主動篩查和預防。更令人欣喜的是,許多曾經的“老病號”在我們的幫助下,不僅恢復了健康,還成為了社區的健康宣傳員。他們自發組織起來,來到社區醫院當志愿者,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傳播健康知識,帶動鄰居們一起參與跳健身操、練習八段錦等有益身心的健康活動,共同營造了一個積極向上的健康氛圍。這種“以簽約為中心、以社區為紐帶”的健康管理模式,不僅提升了基層醫療服務的效率和質量,也為我們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醫學有溫度,簽約見真情。有人問我:“十年如一日事無巨細,不累嗎?”當然累。當60歲的張阿姨堅持要親手給我織毛衣,當抑郁癥少年主動找我商量如何擺脫陰霾,所有的疲憊都化為動力。家庭醫生這份職業,讓我深刻體會到醫學不僅是技術,更是人與人之間的溫暖聯結,簽約服務不僅是工作,更是用時間與真心書寫的“健康契約”。未來,我愿繼續做居民身邊的“健康守門人”,用下一個十年的堅守,守護萬家燈火的安康。因為,我始終相信:唯有以心換心,方能醫路同行。
編輯:朱紅劍
校審:鄭艷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