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
文|面包夾知識
編輯|面包夾知識
本文聲明:本文為短篇小說,內容純屬虛構,請理性觀看
前言
我叫李陽,生在咱村這片土地上,打小就看慣了父輩們在土里刨食的日子,可盡管日子過得再艱難,我父親也沒有放棄過爺爺。
后來老家房子拆遷,他們兄弟三人,父親卻提出房子的拆遷款只給三叔一個人。
01
我父親兄弟三人,父親是老大,二叔次之,三叔最小。
在我印象里,爺爺常年臥病在床,身體就像村里那架破舊的水車,嘎吱嘎吱響,隨時都可能散架,父親作為長子,打從記事起,就扛起了伺候爺爺的重擔。
每天天還沒亮,公雞都還沒打鳴,父親就輕手輕腳地起床,生怕吵醒了還在沉睡的家人。
他躡手躡腳地走進廚房,生火、燒水,給爺爺熬上一碗濃稠的小米粥,那小米是自家田里種的,顆粒飽滿,香氣撲鼻。
父親熬粥時,眼睛緊緊盯著鍋里,手里的勺子不停地攪拌著,生怕糊了鍋,熬好粥,父親端著熱氣騰騰的碗,小心翼翼地走進爺爺的房間。
他輕輕扶起爺爺,讓爺爺靠在床頭,自己坐在床邊,用勺子舀起一勺粥,放在嘴邊吹了吹,才慢慢喂進爺爺嘴里。
爺爺胃口不好,一頓飯常常要喂上大半個小時,父親卻始終耐心十足,沒有一絲厭煩。
喂完飯,父親又忙著給爺爺擦身、換藥,那股認真勁兒,仿佛在做一件無比神圣的事,母親也想過分擔,但父親卻很執拗,堅持自己照顧爺爺。
二叔呢,年紀和父親差3歲,小叔年紀卻很小,只有十多歲,奶奶不在了,爺爺又重病,二叔就承擔起了養育三叔的責任。
三叔小時候性格叛逆,滿腦子稀奇古怪的想法,在村里是出了名的 “刺頭”。
他不愛上學,經常逃學去搗鼓一些沒人能理解的玩意兒,比如把家里的舊收音機拆得七零八落,試圖組裝出什么新東西,結果往往是把零件弄得一團糟,還被爺爺數落。
記得有一次,三叔聽說村外廢棄的工廠里有一些能發光的石頭,便瞞著大家偷偷跑去。
那工廠年久失修,破敗不堪,周圍還拉著警示線,二叔得知后,心急如焚,一路小跑趕到那里。
只見三叔正站在搖搖欲墜的廠房里,眼睛直勾勾地盯著地上的石頭,完全沒意識到頭頂一塊松動的水泥板正搖搖欲墜。
二叔沖進去,一把將三叔拉開,就在這時,水泥板轟然落下,砸在他們剛才站的地方。
回到家,二叔氣得臉色鐵青,舉起手想打三叔,可看著三叔驚魂未定的臉,手又緩緩放下,只是無奈地嘆了口氣:“山子,不要命了嗎?”
三叔低著頭,小聲嘟囔:“我就是想看看那些石頭到底咋回事。” 從那以后,三叔依舊我行我素,但危險的事兒倒是少干了些。
02
日子就像村頭那條小河,緩緩流淌,不知不覺中,我也長大了,看著父親和二叔為了這個家忙得像陀螺,我心里滿是敬佩。
可三叔卻和他們不一樣,他不甘心一輩子被困在這小村莊,總覺得外面的世界才有他施展拳腳的地方。
他對新奇事物充滿好奇,一心想著出去闖蕩,去尋找那些能讓他 “發光發熱” 的機會。
終于,在三叔二十歲那年,他不顧家人的反對,背著一個破舊的行囊,踏上了去城里的路。
走的時候,爺爺拉著他的手,老淚縱橫:“老三啊,在外面要是混不下去,就回來,家里永遠是你的依靠。”
三叔拍著胸脯保證:“爹,您放心,我肯定混出個模樣,讓你們都過上好日子。”
三叔這一走,就是好幾年,一開始,他在城里四處碰壁,他學歷不高,又沒有一技之長,只能干些體力活。
送過快遞,送過外賣,在工地搬過磚,住過潮濕昏暗的地下室,但三叔骨子里那股不服輸的勁兒一直支撐著他。
他利用業余時間,去參加各種技能培訓班,學習汽車家電維修技術,慢慢地,他的生活有了起色,開了一家小小的維修店,專門幫人修理各種家電和汽車。
期間,他偶爾會寄些錢回來,因為店里生意忙也不常回來,父親和二叔依舊默默操持著家里的一切,照顧著爺爺。
爺爺的病情越來越嚴重,父親幾乎寸步不離地守在床邊,有一回,爺爺半夜突然發病,疼得在床上直打滾。
父親二話不說,背起爺爺就往村里的診所跑,那夜,大雨傾盆,鄉間的小路泥濘不堪,父親深一腳淺一腳地在雨中奔跑。
雨水打在他臉上,他也顧不上擦,心里只有一個念頭:趕緊把爺爺送到診所。等趕到診所時,父親早已渾身濕透,累得癱倒在地。
好在爺爺的病情得到了控制,父親這才松了一口氣,可后來,爺爺還是沒能扛過去,離開了我們。
辦完爺爺的喪事,父親和二叔,還有三叔坐在院子里,默默地抽著煙,他們三兄弟唯一的共同牽掛不在了。
他們的臉上滿是疲憊,我知道,這些年他們為了爺爺,為了這個家,尤其是父親和二叔,他們付出了太多太多。
03
日子沒過多久,村里傳來了一個消息:我們家的老院要拆遷了,據說,這片地要被開發成一個民俗旅游村,會有一大筆拆遷款。
這個消息一下子在村里炸開了鍋,我們家也不例外,三叔得知消息后,匆匆趕回了家。
一進門,他看著熟悉的老院,眼神里閃過一絲復雜的情緒,他沒有像之前設想的那樣興奮地談論用拆遷款去做什么大事業,而是陷入了沉思。
過了一會兒,三叔緩緩開口:“大哥,二哥,這些年我在外面,雖然日子過得不算差,但也知道生活的艱難。”
“這老院承載著咱們一家人太多的回憶,我知道自己以前太任性,很少為家里分擔。” 父親和二叔聽了,有些驚訝地看著三叔。
三叔接著說:“大哥伺候爹這么多年,二哥照顧我長大,你們的付出我都看在眼里,這錢我不要了。”
父親和二叔對視一眼,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父親說:“老三,你長大了,懂得為大家考慮了。”
“但我和你二哥商量過了,這房子拆遷款給你,我和你二哥用不上,你在外面做生意,用錢的地方多。”父親接著說,二叔在一旁也點點頭。
二叔也在一旁說道:“老三,你大哥說得對,你就別推辭了。”
但三叔還是堅決不答應,場面一時僵持不下,父親看著三叔,猶豫了好一會兒,幾度想要開口。
父親猶豫再三還是說了出來:“老三啊,有些事,我們瞞了你十多年,今天也該告訴你了。”
“其實,我和你二哥都不是咱爹親生的,當年,我們逃難來到這里,餓暈在路邊,是咱爹把我們帶回去,給我們飯吃,把我們養大。“
“這么多年,他對我們視如己出,我們心里一直感激他,你才是爹的親生兒子,這房子的拆遷款,你理應得到。”二叔也接著說道。
三叔聽了,如遭雷擊,整個人呆立在原地,臉上滿是震驚與不可置信,他張了張嘴,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過了許久,三叔的眼眶紅了,淚水奪眶而出。
他走到父親和二叔面前,撲通一聲跪下:“大哥,二哥,這么多年,辛苦你們了,不管是不是親生的,在我心里,你們永遠是我的親哥哥。”
父親和二叔連忙扶起三叔,三人緊緊相擁,淚水交織在一起,最終這筆拆遷款還是在三叔的堅持下平分成了三份。
本文聲明:本文為短篇小說,內容純屬虛構,請理性觀看,配圖來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