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照鏡以鑒——李依祎作品展”和“無言的曠野——梁君儒作品展”在上海油畫雕塑院美術館正式開幕,為觀眾帶來了兩位青年藝術家的獨特視覺體驗與藝術表達。
步入上海油畫雕塑院美術館,李依祎的“照鏡以鑒”作品展隨即映入眼簾。她的作品常常出現“鏡子”這一視覺符號,既是畫面的一種元素,也象征著她對自我創作和內心世界的反思與追問。此次展覽呈現了她自2018年以來創作的76件油畫、手稿及紙本作品。在早期的“劇場系列”中,李依祎構建了充滿戲劇張力的空間,使用強烈的光影和色彩,營造出神秘而莊重的氛圍。代表作品如《候場》,畫面中人物在舞臺側幕后的等待,那種緊張又期待的情緒通過光影的明暗對比和色彩的冷暖交織被展現得淋漓盡致;作品《陸上行舟》,展現了人物在虛幻空間中的漂浮感,仿佛將觀眾帶入了一個超現實的夢境,讓人不禁對戲劇主題的深度探索而沉醉。
李依祎《你會嫁給我嗎?》
近年來,李依祎將關注點轉向現實中的親密關系,通過觀察身邊情侶和朋友在特定場景中的互動,構建了一個更為生活化的“現實劇場”。展廳中,那些細膩描繪人物互動瞬間的作品,如情侶在咖啡館的輕聲交談、朋友在派對上的歡笑與擁抱,每一幅都像是生活中的一個切片,讓觀眾感受到藝術與生活的交融。
信步于展廳,梁君儒的“無言的曠野”作品展同樣吸引人。這里展出的是他從2022年至2025年創作的112件以邊疆少數民族為題材的油畫作品,集中體現了他對藝術創作的深入探索和對自我精神世界的追問。梁君儒出生于遼寧大連,后到江南求學,這種跨地域的文化體驗促使他關注歷史記憶與個人視角的關系。在創作過程中,他注重直觀體驗,多次前往民族地區采風和寫生,從東北到西南,從大興安嶺到西雙版納,他用畫筆記錄下對這片土地和人民的感受。
展廳中,他的“城嶼”系列作品,以大連的建筑與風景為題材,熟悉的街道、古老的建筑在畫布上被賦予了新的生命,展現了他對故鄉歷史的深厚情感。而當他將創作重心轉向少數民族時,關注到東北地區民族的多樣性和獨特性,以及這些民族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沉默狀態。他選擇鄂溫克族作為創作題材,深入研究其歷史文化和生活方式,創作了《大興安嶺的回響——鄂溫克族人的轉場》,畫面中鄂溫克族人在大興安嶺的森林中遷徙,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面,讓人感受到一種原始而質樸的生命力;還有以鄂倫春族為題材的《馬背上的守護——鄂倫春護林馬隊進山》,鄂倫春人騎著馬兒穿梭在山林間,那堅毅的目光和矯健的身姿,仿佛在訴說著他們對這片土地的守護與熱愛;以及根據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采風素材創作的《平凡的世界》,細膩地描繪了蒙古族青年夫婦、藏族老人等人物形象,展現了現代社會中個體的精神狀態和信仰的傳承,讓觀眾在欣賞畫作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與碰撞。
梁君儒《平凡的世界》
此次兩位青年藝術家的展覽,不僅是他們個人藝術創作的重要節點,更為觀眾提供了一次難得的藝術體驗。美術館里,觀眾們或在畫作前駐足觀賞,或輕聲交流著對作品的理解與感悟。兩位藝術家的作品風格迥異,卻都體現了扎實的繪畫功底和對自我情感的真實表達。這種對照式的展覽形式,讓觀眾在欣賞過程中能夠感受到不同藝術風格的碰撞與融合。
據悉,此次展覽面向公眾免費開放,將持續至4月10日,感興趣的市民不妨走進美術館,共同感受李依祎和梁君儒兩位年輕藝術家的藝術魅力與創作熱情,在藝術的海洋中開啟一場美好的視覺與心靈之旅。
展覽地址:上海油畫雕塑院美術館(金珠路111號)
開放時間:即日起至4月10日 10:00—17:00(16:30停止入場),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
部分圖片來源于上海油畫雕塑院美術館
撰稿:甘力心
編輯:竺嘉茹
責編:王 博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