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魏啟先于法國個展,以“小偷”為名義追問是誰偷走了我們的時間,如此讓我們變得忙忙碌碌。是誰偷走了我們的情感,讓我們變得如此麻木、讓我們變得面對現實不知如何是從。是誰偷走了我們的記憶,讓我們變得無所依靠。似乎當我們開始探討任何問題的時候,都不知所措的如何面對決策,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我們好像只能把一切行動都歸結于結果、歸結于金錢,如此才能讓我們有所期待與安全。
當我們從生活中重新去思考去追問,為什么我們會被這一單一的價值理念推到如此境地,你會發現生活的點點滴滴都成為塑造我們生命的關鍵要素。生活中的廣告、社交媒體、直播帶貨等瘋狂鼓吹消費,塑造了一種“只有擁有某種商品、某種生活方式才算成功”的價值觀,導致人們對金錢的渴望越來越強烈。“炫富文化”讓人們誤以為金錢來得容易,激發了更多人對財富的執念。越來越多人幻想通過“投機”實現階級躍遷,而不是依靠長期努力,進一步加劇了對金錢的極端追求。貧富差距拉大、經濟的不穩定性、勞動價值下降等等都迫使我們失去安全感,人們想要維持生活質量或向上流動變得更加困難,導致人們更執著于金錢的積累。因此,錢不僅代表消費能力,更是一種安全感的象征。社會中人際關系變得功利化,在資源激烈競爭中,人際關系越來越以金錢衡量,“有錢才有人脈”的觀念進一步鞏固了對財富的追逐。
所以,金錢已經滲透到社會結構的各個方面,成為安全感、成功、幸福感、社交資本的象征。資本主義消費文化的推動下,加上經濟不穩定、階級問題、信任危機等現實情況,金錢的地位變得無可取代,促使人與人之間的割裂。正如魏啟先所表述的,我們傳統文化中所追求的形而上的議題、人文主義等被無情的割裂,它以一種“面目全非”、不穩定的形式而存在于我們的內心之中。其以一種冷冽的姿態重新定義我們于文化的認知,而這些所謂的努力,似乎很難改變目前的現狀和期待。值得讓人欣慰的是,藝術家魏啟先的努力獲得了資本的青睞,并得到五萬美金的藝術創作基金贊助,這不僅是對他藝術創作的支持,同時也是對其創作成果的一個認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