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匠心”
呂嘉、張昊辰、宋元明
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音樂會
2025年3月27日(周四)19:30
廣州大劇院 歌劇廳
票價:99 199 299 499 599 799
* 1.2米以下兒童謝絕入場。
*演出票一經售出,不退不換,敬請留意
識別二維碼選座購票
新年鉅惠:即日起,下單299及以上票檔,可享新年鉅惠88折,年費會員折上折。數量有限,售完即止。
*本場演出設有學生票專屬區:一樓指定C區學生票價249元(原價499元),學生票僅限學生銀卡賬號購買,每賬號限購一張,不再疊加其他折扣。下單請選對應一樓C區原價499元票檔座位。
*學生銀卡9.5折優惠與專屬學生票優惠共享名額(每賬號限購1張)
*學生票入場要求:須出示本人有效學生證。
本場演出適用指定優惠券,訂單提交頁面會默認使用,可與任意折扣疊加。(可在我的優惠券查看是否適用)
*本場演出開放樂池(樂池及A區1、2排座椅無階梯,二、三樓前排有欄桿,各樓層部分靠邊靠后區域/位置,因觀眾身高差異可能出現視線遮擋的情況,如有介意請謹慎下單。)
演出開始時間為19:30
請所有觀眾準時入場
遲到的觀眾請聽從現場工作人員安排
在整首曲目結束后方可入場
入場時請保持安靜;
演出時請勿使用手機、相機等
進行拍照、錄像、錄音
演出過程中手機請調至靜音;
樂章之間請勿鼓掌;
感謝您的配合。
演出曲目
Programme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
China NCPA Orchestra
指揮:呂嘉
Lü Jia, Conductor
女高音:宋元明
SONG Yuanming, Soprano
鋼琴:張昊辰
Haochen Zhang, Piano
瓦格納
Wagner
前奏曲及“愛之死”
(選自《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WWV 90)
Prelude & “Liebestod”
(from Tristan und Isolde, WWV 90)
女高音:宋元明
Soprano: SONG Yuanming
李斯特
Liszt
降E大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S. 124
Piano Concerto No.1 in E-flat major, S. 124
第一樂章:莊嚴的快板
I. Allegro maestoso
第二樂章:抒情的柔板
II. Quasi adagio
第三樂章:活潑的小快板
III. Allegretto vivace
第四樂章:勇武有生氣的快板
IV. Allegro marziale animato
鋼琴:張昊辰
Piano: Haochen Zhang
中場休息
Intermission
姚晨
YAO Chen
《造園》
Garden: Unearthing the Way Home
斯克里亞賓
Scriabin
第四號交響曲
“狂喜之詩”,Op. 54
Symphony No. 4
“The Poem of Ecstasy”, Op. 54
*演出曲目和順序以演出當日現場為準
The program is subject to change.
瓦格納
前奏曲及“愛之死”
(選自《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 WWV 90)
女高音:宋元明
在瓦格納的《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里,前奏曲與 “愛之死”,兩段音樂分別位于這部長達數個小時歌劇頭尾,卻以遙相呼應的方式完成了“特里斯坦和弦”的提出與解決,是作曲家的神來之筆,也在不經意間為音樂史打開了通向現代的大門。
歌劇的靈感源于作曲家與瑪蒂爾德?魏森冬克之間的愛情。如瓦格納的傳記作者德呂納所說,“在他遇到瑪蒂爾德?魏森冬克之前,愛情就已經成為一種強大的藝術力量。但是,有很多跡象表明,他直到體驗了瑪蒂爾德相當有魔力的出現之后才意識到這一點。”這樣一種求而不得、違背世俗倫理的愛情,成為了他創作時的巨大動力與靈感源泉。在這種催化劑的作用下,瓦格納以極快的創作速度完成了《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正如他自己說的那樣,“雖然我一生從未品嘗過愛的甘美,我卻要為這個所有的夢中最美的夢樹立一座紀念碑。在這個夢中,愛得到了永恒的滿足。” 瓦格納用懸而未決的“特里斯坦和弦”作為整部歌劇的開頭,而隨著它在“愛之死”里終得解決,正如德國浪漫主義詩人諾瓦利斯所寫的那樣:“愛得到了自由,永遠不再有分離。”
撰稿:霄漢
李斯特
降E大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S. 124
鋼琴:張昊辰
在李斯特數量極為龐大的鋼琴作品里,鋼琴與樂隊作品卻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比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兩部鋼琴協奏曲(另有一部未完成)。這兩部協奏曲都是李斯特的職業鋼琴家生涯宣告結束之后才完成創作的,在以巨星的身份走遍歐洲幾乎每個角落之后,36歲的李斯特決定過更加安定的生活,專注于作曲、教育和魏瑪音樂總監的工作中。第一鋼琴協奏曲是他構思已久的一部作品,主題素材早在1830年就出現在筆記本里,全曲完成卻要到1849年了。
這部作品并不像傳統的協奏曲那樣鋼琴獨奏與樂隊交替出現,而是在大部分時間里以鋼琴和樂隊融為一體的方式進行進,樂隊中許多樂器也都有各自的獨奏段落。樂曲的結構非常新穎,它本質上只有一個樂章,但包含四個段落,主題素材在這四個段落里以不同的方式被演繹和變奏,這種形式叫做“套曲曲式”或者“循環曲式”。20世紀作曲家巴托克指出,李斯特的第一鋼琴協奏曲是套曲奏鳴曲式被首次以完美的形式呈現。四個段落相互連接,共享音樂素材,宛如一個有機循環的整體,既有李斯特標志性的技巧段落,又展現了高超的寫作技法,是一部杰出的浪漫主義鋼琴協奏曲。
撰稿:霄漢
姚晨
《造園》
造園是中國傳統文人師法自然的一種文化情趣,也是傳統文化之天人合一皆被于我的體現。造園人及住園人和園林的關系便是人與自然之間的平衡。園林作為中國文人的精神家園,體現著中國人面對世間百態的一貫心性。所謂造園,就是尋覓我們的歸家之路,通往我們精神家園的路徑。
以上這些認知為我在創作音樂作品《造園》的過程中提供了文化層面上的啟示。我在聲音的世界里開天辟地,疊山理水,種花植木,用音符創作旋律與和聲,猶如經歷每一座園林在社會興替之間的命運。我的作品《造園》中的聲音表達并非意象化或印象化的,而是突出了“造”的情趣與動勢,突出了對“尋覓”回家之路的向往。正如人會因造園而被重新打造樣,作曲家、演奏家和傾聽音樂的人也會在一次次參與與音樂創作的過程中獲得重生,重建。今天,世界正經歷百年變局之時,我們都在思索和探尋人類共同家園的未來在哪里,寄托了中國人精神的這山水園林對干那些與我們文化迥異的人又意味著什么?如果音樂是跨文化橋梁,聯結心靈的紐帶,希望我的音樂作品《造園》能是一座世人皆可洗塵息神的心靈家園。
撰稿: 姚晨
斯克里亞賓
第四號交響曲“狂喜之詩”,Op. 54
狂喜之詩,Op. 54 是亞歷山大·斯克里亞賓在1904至1907年間創作的一部交響詩,他運用了“神秘和弦”全面體現了他的哲學思想,這也是晚期浪漫主義音樂向現代主義音樂轉型的體現。斯克里亞賓將《狂喜之詩》稱作他的“第四交響曲”,但在任何官方場合從未使用過這一標題,且一直避免對這部作品進行傳統的樂章劃分。盡管它一直被作為單樂章作品,但在其中仍可察覺到斯克里亞賓從前慣用的古典奏鳴曲基調的痕跡,只是它不再具備重要的結構意義。正如伯納德·雅各布森所言:“這種形式轉而依托于多個短小的主旋律單元之間不斷的相互貫通與影響,這些主旋律單元大部分是錯綜復雜的半音,使得人們對音調的感覺被完全顛覆,仿佛被不斷變換的和諧色彩沖撞得眼花繚亂。”
指揮:呂嘉
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音樂總監,曾任意大利維羅那歌劇院音樂總監、西班牙桑塔·克魯茲·特內里費交響樂團藝術總監及澳門樂團音樂總監,并曾在意大利特里埃斯特歌劇院、佛羅倫薩交響樂團、羅馬拉奇奧室內樂團及瑞典諾克平交響樂團擔任藝術總監兼首席指揮。
呂嘉曾先后在歐美指揮歌劇及音樂會近兩千場,合作過的世界知名歌劇院及交響樂團包括斯卡拉歌劇院、柏林德意志歌劇院、皇家阿姆斯特丹音樂廳管弦樂團、芝加哥交響樂團、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慕尼黑愛樂樂團、班貝格交響樂團、羅馬圣塞西莉亞交響樂團、伯明翰城市交響樂團、利物浦皇家愛樂樂團、里昂國立管弦樂團等。
歌劇在呂嘉的指揮生涯中占據著特殊位置,曾指揮歌劇劇目五十余部。作為第一位在意大利國家歌劇院擔任總監的亞裔指揮家,他被意大利的音樂評論譽為“比意大利人更懂得意大利歌劇的指揮家”。1989年獲安東尼奧?普蘭佩得羅第國際指揮大賽第一名。1998年他指揮的歌劇《茶花女》被馬切拉塔歌劇節評為最佳詮釋。2007年意大利總統納波利塔諾為他頒發“總統杯”;同年,他在羅西尼歌劇節里指揮的《賊鵲》被評為當年“最佳歌劇”。
女高音:宋元明
旅奧女高音歌唱家宋元明是中央音樂學院聲歌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她以特優雙碩士畢業于維也納國立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取得聲歌系碩士以上“優秀藝術家”表演專業最高學位。曾獲第48屆法國圖盧茲國際聲樂大賽第一名、捷克第44屆“德沃夏克”國際聲樂比賽第一名及“最佳歌唱家”雙獎等六個國際比賽的獎項。
宋元明曾與國內外眾多著名指揮家和樂團有過令人印象深刻的合作,她在維也納美泉宮皇家歌劇院、金色大廳玻璃廳、奧地利格拉茨歌劇院、紐約卡內基音樂廳、華盛頓肯尼迪藝術中心、國家大劇院等眾多頂級舞臺登臺演出。主演了《蝙蝠》《圖蘭朵》《藝術家生涯》《茶花女》等歌劇。2024年宋元明出演了國家大劇院制作的瓦格納歌劇《漂泊的荷蘭人》,飾演女主角森塔,《音樂周報》稱贊她的演出“聲音甜美,穿透力強,德語發音吐字清晰標準,再加上姣好的舞臺形象與生動的表演,使得森塔的一襲藍衣成為當晚演出里令人矚目的一抹亮色。”2024年9月,宋元明受邀在維也納勛伯格藝術中心上演了藝術歌曲音樂會。
宋元明曾作為獨唱與雅尼克·涅杰-瑟貢指揮的費城交響樂團演出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合唱”,現場實況由DG錄制并發行唱片。2021年宋元明的首張個人專輯《理查·施特勞斯藝術歌曲精選》由NAXOS出版發行,2022年她的另一張專輯《馬勒:少年的魔號》出版發行。2024年6月,NAXOS唱片發行了宋元明與國際著名聲樂藝術歌曲指導、鋼琴家查爾斯·斯賓塞(Charles Spencer)在維也納聯合錄制的《漫步奇幻之境--奧地利十九至二十世紀藝術歌曲選集》唱片。宋元明的聲音被維也納文化媒體稱之為“是純正的大抒情女高音, 她的聲音可塑性極強,統一有磁性,柔美而具有力量,在高聲區有非常漂亮的弱音處理。”
鋼琴獨奏:張昊辰
自2009年成為首位在范·克萊本國際鋼琴比賽中奪冠的亞洲人以來,張昊辰憑借其卓越的想象力、華麗的技巧和深刻的音樂表現力,贏得了觀眾的贊譽。2022年,出版音樂隨筆集《演奏之外》。
2023年,張昊辰的專輯《李斯特:十二首超技練習曲》,獲《留聲機》月度最佳唱片,并成為《國際鋼琴》封面人物。2025年3月,張昊辰最新專輯發行,收錄貝多芬《第二十九鋼琴奏鳴曲“槌子鍵琴”》以及李斯特《B小調奏鳴曲》。
近年,張昊辰與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紐約愛樂樂團、費城交響樂團、倫敦交響樂團、慕尼黑愛樂樂團、柏林國家歌劇院管弦樂團、德累斯頓國家管弦樂團、斯卡拉大劇院管弦樂團、馬林斯基交響樂團、深圳交響樂團等著名樂團均有合作。
2024-25樂季,張昊辰的演出包括與慕尼黑愛樂樂團、費城交響樂團、蘇黎世音樂廳管弦樂團、墨爾本交響樂團的再度合作,于巴黎香榭麗舍劇院的獨奏會首秀,以及作為國家大劇院樂季駐院藝術家,演奏李斯特與拉赫瑪尼諾夫的全部鋼琴協奏曲等。
張昊辰早年師從于著名鋼琴教育家但昭義,后又師從鋼琴家格拉夫曼。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
音樂總監:呂嘉 | 桂冠指揮:陳佐湟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始終以澎湃的熱情與創新精神、不懈的奉獻與精進品格,為最高品質的音樂演奏和傳播而矢志不渝。憑其出色的國際視野、文化底蘊和藝術創想,他們成為享有崇高藝術威望的頂級樂團,也是北京及全中國音樂生活發展前行的卓越引領者。
樂團每年均以48周樂季呈現逾百場精彩演出,攜手來自全球的大師級藝術家,為近20萬觀眾創造了無數難忘的巔峰現場。他們對歌劇藝術在中國的發展有劃時代的貢獻,締造了中國歌劇藝術的全新高度。
從國際委約,到支持青年作曲家,他們推動了眾多世界級優秀新作的誕生,促進了當代音樂發展及中西音樂交流。呂嘉執棒的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和《愛格蒙特》戲劇配樂、洛林·馬澤爾執棒其改編的瓦格納《無詞指環》等唱片錄音廣受贊譽、屢次獲獎。歷時三年并在 2024 年完成的布魯克納全套交響曲演出和唱片灌制,是樂團發展和布魯克納在中國推廣介紹的歷史性事件
他們還積極投入藝術教育,使音樂之美融入生活、觸手可及。2024 年,樂團管理運行的北京青年交響樂團赴紐約參加“世界青年管弦樂團周”,在卡內基音樂廳登臺演出。2020年起,樂團推出線上演出,場均瀏覽近3000萬。他們還于2021年、2023年兩度完成中國巡演;亮相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開幕影片,并擔綱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音樂演奏和錄制。作為文化使者,他們多次赴歐洲、美洲及亞洲巡演,是首支進入紐約卡內基音樂廳、芝加哥交響中心、舊金山戴維斯大廳、蒙特利爾交響大廳官方演出季的中國樂團。
呂嘉于2012年接任陳佐湟,成為首席指揮,并于2017年兼任音樂總監。樂團現任助理指揮為賴嘉靜。
或許你還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