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臉色蠟黃,下地干農活一會兒就干不動了,拎半桶水走幾步就心慌氣短,明明早睡卻整日昏沉,提不起精神?這些看似“亞健康”的信號,可能都在指向同一個問題——缺鐵性貧血!
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全球每5人中就有1人受此困擾,而女性更是“重災區”。今天,我們就來揭開這種“隱形饑餓”的真相!
什么是缺鐵性貧血?
如果把人體比作一臺精密儀器,鐵就是維持運轉的“螺絲釘”。人體血液中含量最多的血細胞是紅細胞,紅細胞中含有血紅蛋白,因而使血液呈紅色,而鐵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正常人體內約有4-5克鐵,其中72%的鐵用于合成血紅蛋白,然后血紅蛋白再像一個“快遞員”一樣將氧氣輸送到全身。當鐵儲備不足時,血紅蛋白合成受阻,紅細胞數量銳減,最終導致缺鐵性貧血。
圖源: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
兩大缺鐵原因:
鐵流失過多:月經過多、痔瘡出血、消化道潰瘍等慢性失血人群,如同“漏水的桶”,鐵元素持續流失。
鐵攝入不足:胃切除手術、十二指腸手術等都會讓身體吸收鐵有障礙。此外孕期、哺乳期女性會因為對鐵的需求增多,但鐵補充不足而缺鐵。
鐵在人體內循環利用率高達95%,剩下的5%會通過皮膚、腸道等排出,因此必須靠飲食補充!
女性為何成為“貧血重災區”?
一般而言,正常男性每天丟失的鐵不超過1毫克,而女性每天會比男性多損失約0.5毫克的鐵,這其中的原因就藏在生理機制中:
生理期“硬核耗鐵”:女性月經過多、分娩、哺乳等都會損失較多的鐵,容易導致缺鐵性貧血。
激素差異:雄激素能促進血紅蛋白合成,而女性的雌激素無此功能,導致女性血紅蛋白水平天然低于男性。
飲食誤區:部分熱衷素食減肥的女性,會出現頭暈手抖的癥狀,她們把這種癥狀誤以為“低血糖”,其實這是因為我們人體對蔬菜中的鐵的消化吸收率只有1%,長時間只吃菜不吃肉就會引發身體的缺鐵性貧血。
這些癥狀正在預警
缺鐵性貧血不僅是“臉色差”,更是全身系統的危機:
體力斷崖式下跌:肌肉缺氧導致爬樓梯氣喘、走路腿軟等乏力的癥狀。
免疫力崩盤:細胞免疫功能和白細胞吞噬功能下降,嚴重時會使呼吸道疾病的抵抗力下降。
心臟超負荷:貧血時,血液中氧氣含量減少,會使全身各器官系統都受到傷害,尤其是心腦血管和肺臟。貧血患者常常會有活動后心慌氣短的現象,嚴重者甚至出現心絞痛、心力衰竭等病癥。
母嬰雙重風險:孕婦貧血會導致胎兒發育遲緩,嬰幼兒缺鐵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智力損傷。
五個癥狀自測是否缺鐵
1、是否指甲發白、凹凸不平、或者是反長,如湯匙狀一樣,容易裂開;
2、是否眼皮內側會有發白的現象;
3、是否臉色灰灰的,在冬天會更明顯;
4、是否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
5、其他伴隨癥狀,比如上樓梯心悸、聽心音有雜音等。
如果出現這些癥狀,則提示您的身體里可能缺鐵了,要盡快補充鐵元素。
補鐵飲食四步法
補鐵不是“狂吃紅棗紅糖”,科學策略才是關鍵:
01
優選血紅素鐵:
動物食材是王者
肉類、禽蛋、動物肝臟是首選,其中的血紅素鐵可以被腸黏膜上皮細胞吸收,吸收率高達20%。
海帶、龍須菜、紫菜、木耳、香菇等植物中的鐵主要是非血紅素鐵,需要與胃酸、維生素C等結合,才能被人體吸收,且吸收率僅為1%-2%。
02
維C助攻:
讓鐵吸收翻3倍
食用維生素C能促進非血紅素鐵(蔬菜中的鐵)的吸收。
03
草酸狙擊戰:
焯水去澀再烹飪
補鐵的時候適量少吃菠菜、莧菜、甜菜、馬齒莧、芋頭、甘薯和大黃,這些屬于高草酸食物。其中的草酸會和身體中的鐵元素結合,形成難溶的鐵鹽,妨礙人體對鐵的吸收。建議大家將高草酸食物焯水后再烹飪可減少其中的草酸。
04
咖啡茶飲:
飯后1小時再喝
茶中的鞣酸和咖啡中的咖啡因會抑制人體對鐵的吸收,建議餐后間隔1小時飲用。
缺鐵性貧血就像一場無聲的“能源危機”,及時干預才能避免身體“宕機”。記住:科學補鐵不是女性的專利,男性、兒童、老人同樣需要關注這份“鐵打的健康”!
來源:人民網科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