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零一讀書會
來源 |零一讀書會
活得像自己,才是對生命最好的饋贈。——《我的外婆從不內耗》
不知從何時起,我們習慣性在意他人的眼光,甚至會反復懷疑自己是否說錯話、做錯事。
久而久之,便將自己陷入了內耗當中。
書中的作者理微塵也有過類似的經歷。
小時候她受父母的影響,遇到問題總是習慣性從自身找原因。
即便遭遇校園霸凌,父母也讓她“以德報怨”,甚至讓她別太小心眼。
自那以后,作者的性格變得越來越自卑、越來越擰巴,甚至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一是開啟了長達數年被霸凌的經歷,二是老師也開始輕視她,任由其他學生欺負她。
好在后期由外婆撫養她,才讓作者由焦慮、自卑蛻變成一個自信、堅強的人。
這本書不僅詳細記錄了作者的真實成長經歷,還記錄了許多外婆傳授的生活智慧。
從書中可以領悟到:
擺脫精神內耗最好的方法,不是讀書,不是運動,而是從停止責備自己開始。
理微塵現在是一名心理咨詢師,工作中她發現了一種常見的現象:
父母吵架了,小孩會默認是自己表現不好。
他們甚至認為,只要自己做得好一點,就可以避免父母吵架。
長此以往,他們會習慣性將所有的責任都歸咎到自己身上。
例如:
工作中,被同事排擠,項目失敗后認為是自己能力不足,才導致團隊受挫;
生活中,遇到蠻橫無理的人,“一個巴掌拍不響”,自己一定也有問題;
感情中,對方喜歡上了別人,那一定是自己做得不夠好。
遇到問題自我反省固然沒有錯,但若把問題全部歸咎于自己,也不公平。
我們可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好課題分離。
把事情分為三大類:
自己的事,別人的事,老天的事。
做好自己的事,少管別人的事,剩下的就交給老天了。
那些無論我們怎么做,都無法改變的事情,就讓它順其自然,不必承擔他人的因果。
記得《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中的主人公蛤蟆先生就是如此。
獾趁他生病期間,竟然想奪走原本屬于蛤蟆先生的校董位置。
蛤蟆先生原本十分生氣,畢竟他為這所學校投入了不少資金和心血。
但他思索過后,竟然開始懷疑自己是否做得不夠好,是否真的不適合繼續勝任校董職位?
經過蒼鷺醫生的分析,他才意識到原來他一直在幫助他人欺負自己。
沒有一種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強烈,也沒有一個法官比我們自己更嚴苛。
有時候讓我們受傷的并不是他人的言語,而是自己對這件事情所產生的態度。
一個人若是習慣將不屬于自己的責任、不屬于自己的擔子背負到自己身上,會讓自己越來越累,并陷入情緒內耗。
如果他人的聲音是一把利劍,過度自責就是傷害自己的第二把利劍。
停止苛責自己,學會課題分離,才能將自己從內耗的沼澤中拽出來。
生活中,我們常常被教導與人為善,學會忍讓。
可有時候,一味的退讓只會換來對方步步緊逼。
作者初中時期,一個男生總是在她的作業本上抹鼻涕。
后面甚至發展到撕作業、揪頭發。
作者曾向老師求助,誰料老師卻認為這只是一件小事,反倒說她心眼小、過于矯情。
外婆聽聞開始教她“放大招”。
等到作業最破、最臟的時候,保留證據,再行動。
那日,作者終于等到那個男生感冒,他竟然將作者的作業本當成衛生紙在用。
作者拿著極其惡心的作業本攤在老師辦公桌上,嚎啕大哭。
她雖然什么都沒有說,但是班上的其他同學全部都替她道出緣由,并紛紛指出那個男生的惡劣事跡。
此時老師狠狠地教訓了那個男生一頓,自那時起,他再也不敢繼續欺負作者。
有時候我們以為忍一忍、回避、拖延就能解決問題。
殊不知你越是不懂得翻臉,就越容易被欺凌,甚至會釀成更可怕的后果。
就像《羊脂球》里的主人公,她雖然是一位妓女,但卻十分慷慨地將自己的食物與大家分享。
可眾人卻一邊嫌棄她的身份,一邊又將她的食物瓜分一空。
當眾人勸說她去陪那位軍官時,羊脂球沒有立刻表明自己的立場,而是在猶猶豫豫中被他們推進了深淵。
最后,她的犧牲與忍讓只換來全體人員的孤立與冷眼。
她悔不當初,卻只能用哭泣來發泄自己的委屈。
稻盛和夫曾說:
人活著就要做一個有鋒芒的善良人,遇強則強,遇弱則弱,遇善則善,遇惡則惡。 該翻臉時就翻臉,才能讓人看清你的底線。
既要有不傷別人的教養,也要有不被人傷害的氣場。
怯懦是人性的惡生長的溫房,所有人際關系的不平等,都是在一次次被試探底線后的肆無忌憚。
學會拒絕、敢于翻臉你的人生才會酣暢。
這個觀念和我們的傳統教育有些差異,因為吃苦耐勞、任勞任怨是我們從小熟知的道理。
但是外婆卻有不一樣的看法,她認為快樂和存款一樣,是需要積攢的。
不要活得太沉重,也沒必要刻意吃苦。
初中的某天突然下起了暴雨,恰逢作者來了例假,她冒雨騎車回家。
自那時起她每月都會肚子痛,甚至影響學習。
可她的父母從不問緣由,只會不停地批評她。
這讓她心理壓力更大,逐漸形成惡性循環。
外婆聽完趕緊帶她去醫院掛號,還帶她買了熱水袋。
她語重心長地說:
身體不舒服時別強撐,該請假就請假,把身體養好了,才能集中精力學習。
她認為,遇到麻煩,抱怨只會讓你更痛苦。
壓力越大越不容易改善,與其胡思亂想不如行動起來。
正所謂久思成疾,立刻行動是對抗焦慮的最好辦法。
作者讀研時期,她的導師也說過類似的觀念:
論勤奮吃苦,你們誰也比不上拉板車的,風里來雨里去,但就算是拉板車,也要找對方法,思考哪里顧客會多一些、哪條路更節約時間。
的確如此,就像我們每日工作加班加點,累到疲憊不堪。
不妨留一點時間思考有沒有更快的解決方案,或者利用某些工具提升效率。
若是不思考、不總結,只會拼吃苦,那只能感動自己。
導師還說,你們的師兄說他熬夜手工錄數據,我要一個博士來打字嗎?
請個助理來做,他趕快調程序去啊。
這番話令人醍醐灌頂,真正的吃苦不是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而是超強的自律和堅持獨立思考,忍受不被理解的孤獨、抵制外界的各種誘惑和雜音。
把精力聚焦在核心事情上,放棄讓自己舒適的一切事物。
辦法總比苦難多,多思考,才能避免吃無意義的苦。
就像余華老師所說:
不要相信苦難,苦難并不值得,苦難不會帶來成功,之所以磨煉意志,是因為苦難無法躲開。
人最寶貴的是時間。
反復在這種作秀式吃苦中蹉跎生命,浪費了頭腦最好用、身體素質最好的人生時期,才是真正的浪費。
很認可書中的一段話:
保養不是花許多錢才能做到的,而是要認真對待自己,作息規律,好好吃飯,認真清潔,不糊弄自己,情緒不過夜,有事積極處理。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壓力大似乎已成為了常態,若是不盡早處理負面情緒,就很容易陷入精神內耗。
其實精神內耗的原因并不完全取決于外界因素,更來源于我們對事情本身的態度。
允許自己犯錯、允許自己不完美,才能避免因過度自責而傷害自己;
遭遇不公平待遇時,敢于拒絕、翻臉,對方才不會步步緊逼、得寸進尺。
遇事多想解決辦法,少吃無意義的苦,內心能量才會越來越強。
把自己哄好才是頭等大事,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
愿你我都能好好生活,好好愛自己!
十點讀書出新欄目啦!
每天一個人物故事,每天細品百味人生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作者 |零一讀書會,來源:零一讀書會
主播 | 絳染 ,電臺主播、愛配音,神秘的愛貓人。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