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有序推進集中帶量采購、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及醫保藥品談判,核心目的是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同時降低醫保基金壓力、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率。據《2023年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快報》顯示通過談判降價和醫保報銷,2023年已為患者減負將近2300億元,2024年減負同樣相當可觀!
近日,國家醫保局發布了《2024年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快報》(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24年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含生育保險)總收入、總支出分別為3.48萬億元、2.97萬億元,結余 5100 億元;支付方式的改革也取得了良好進展,截至2024年底,按病種付費覆蓋全國所有統籌地區,按病種付費的醫保基金支出占統籌地區內住院醫保基金支出超八成,患者就醫負擔大大降低;藥品集采更是將藥物打到了“史上最低價”,2024年的第十批國家集采通過醫保談判使得62個品種平均降價達到78%,其中又有近半數,約134個藥品降價幅度超過90%,常用藥物阿司匹林腸溶片更是被打到了每片3分4毛錢,降價幅度和品種數量均創歷史新高,節省醫保基金超百億。
然而,在實際的醫保基金使用過程中,一些小的環節仍然存在基金濫用問題,主要集中在騙取醫保基金、串換藥品、虛增費用等情況,不僅侵蝕了醫保基金的安全,也損害了患者的合法權益,破壞了醫患之間的信任關系,擾亂了正常的醫療秩序,嚴重影響了醫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續性。
醫保基金作為老百姓的“救命錢”,其安全與否直接關系到廣大參保人員的切身利益。因此,近年來,國家也在不斷地加強對醫保基金的監管與使用,公開了包括《2024年醫保基金違法違規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在內的多條政策,借助大數據、AI大模型等科技賦能,做到全域覆蓋、長效治理,讓醫保基金精準到戶,流向有需要的人。
科技賦能
大數據與醫保智能審核"兩庫"的有機結合,進一步提升了監管準確性,同時,大數據突破了傳統監管手段的限制,抓取到某些較為隱蔽復雜的違法違規問題。2024年,全國醫保系統共追回醫保基金275億元,其中通過智能監管子系統挽回醫保基金損失31億元,科技極大賦能了醫保基金監管。
全域覆蓋
國家醫保局自2018年組建以來,持續提升醫保基金監管能級。至2024年,監管體系已形成"全鏈條高壓震懾"新格局:通過現場監管全面覆蓋、非現場監管精準打擊雙軌并行,構建起遏制醫藥領域腐敗的立體化防控網,并聯合多部門對關鍵領域實施靶向治理。
既通過實地檢查、病歷審查等方式進行面對面的監管,又借助信息化手段實現遠程監控、數據核查等非現場監管,確保了監管無死角,同時聯合公安、衛健等部門建立了"數據共享-線索移交-聯合懲戒"機制,形成了強大的監管合力。2024全年共查實欺詐騙保機構2008家,移交司法機關1045家、移交紀檢監察機關3638家、移交衛生健康等行政部門9734家,聯合公安機關偵辦醫保案件3018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0741名,涉案金額24.3億元,
長效治理
為進一步加強醫保基金安全監管,打擊涉案人員,保障醫保資金安全,國家醫保局于2024年4月公布了《2024年醫保基金違法違規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方案》,該方案指出醫保基金監管要堅持標本兼治,健全長效機制,籌備建立基金監管“方法庫”,總結提煉問題類型、作案手法等,持續提升基金監管風險識別和查處能力,同時探索將專項整治工作與信用管理相結合,進一步強化定點醫藥機構自我管理主體責任,促進醫藥機構不斷完善內部管理制度,自覺規范醫藥服務行為,合理有效使用醫保基金。
同年,國家醫保局也組織開展了“四同藥品”(即同通用名、同劑型、同規格、同廠家藥品)價格治理,消除通用名、廠牌、劑型、規格均相同的藥品在省際間的不公平高價、歧視性高價,引導企業主動糾正、下調掛網藥價,保障藥品價格透明化,截至2024年底,2.7萬余個藥品品規價格得到規范,違規使用醫保基金的現象大幅減少。
不僅如此,國家也出臺了《違法違規使用醫療保障基金舉報獎勵辦法》、《關于加強醫療保障基金使用常態化監管的實施意見》等政策,建立舉報獎勵制度,鼓勵社會公眾積極參與醫保基金監管,推進社會監督常態化,加速形成了全社會共同監督的良好氛圍。《中國醫療保障基金監督管理發展報告(2023~2024)》也指出,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基金監管長效機制,加快推進醫療保障基金監管制度體系改革,加速構建基金監管法治體系,強化部門綜合監管機制,同時,以信息化賦能推動基金監管向數字化監管轉型,持續提升監管質效。
醫保基金監管的加強,對醫院、藥店、醫務人員均產生了重要影響。
對于醫院而言,這一舉措督促醫院加強內部控費,減少過度檢查、虛開藥品等不合規行為,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膽結石手術等常見手術的醫保報銷比例大幅提升,職工醫保的報銷比例相對較高,通常在80%~90%左右,而居民醫保的報銷比例稍低,一般在50%~70%之間,患者負擔大大減輕。
2025年4月起,國家醫保局將對全國范圍內定點醫藥機構自查自糾情況,持續加強醫保基金監管力度。值得一提的是,零售藥店首次被納入自查自糾范圍,據悉此前定點零售藥店存在著“虛構醫藥服務項目”“誘導、協助虛假購藥”“參與倒賣醫保藥品”等10多種類型的違法違規使用醫保基金的典型問題,這一舉措將進一步規范醫保基金的使用。
廣大醫務工作者作為醫保制度的積極維護者,醫務人員手握處方“一支筆”,處于醫保基金使用鏈條的關鍵環節,是維護醫保基金安全的重要力量。2024年9月,國家醫保局發布《關于建立定點醫藥機構相關人員醫保支付資格管理制度的指導意見》,借鑒“駕照扣分”的方式,對定點醫藥機構相關責任人進行記分,進一步約束醫務人員的行為,規范使用醫保基金。
總結
醫保基金監管的加強,最終受益的是廣大患者,患者能夠享受到更加規范、優質的醫療服務,避免因醫療機構的違規行為而遭受不必要的醫療傷害和經濟損失。醫保基金監管是保障醫保制度可持續發展、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權益的重要舉措。通過技術賦能、全域覆蓋、長效治理等多種手段,不斷加強監管力度,不斷優化監管機制,確保醫保基金的安全、合理使用,讓醫保制度更好地惠及每一個參保人,為人民群眾的健康福祉提供堅實的保障。
來源 | 醫藥地理
編輯 | 徐冰冰 何作為
熱點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