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的午后,蟬鳴聲蓋不過奉化城隍廟的哄笑。張大嘴蹲在石階上,汗衫后背浸出個地圖輪廓,手里蒲扇卻搖得像說書先生的折扇:"老李頭昨天去菜場買鴨,攤主說這鴨會仰泳,他回家把鴨扔水缸——鴨子當場表演了個鐵鍋燉自己!"
人群里爆出炸雷般的笑聲。這位奉化草根"笑話大王"總能把雞毛蒜皮編成段子。他天生眼角下垂像囧字,蒜頭鼻上架著裂了縫的老花鏡,偏生舌頭能犁出二里地的俏皮話。菜場王阿婆笑得假牙打顫:"大嘴啊,你這張嘴該申報非遺!"
三天后張大嘴真被請進了非遺辦公室——隔壁王大媽和李大爺為爭晾衣桿動手,社區主任點名要他來調解。張大嘴拎著自家曬的番薯干登門,進門先盯著晾衣桿作揖:"您二位爭的是尚方寶劍?改明兒我給刻個'奉化第一桿'的匾?"兩句話戳得當事人臊紅了臉。
調解現場變成單口相聲專場。他說李大爺年輕時追姑娘,把情書塞進冬瓜里,結果冬瓜滾進鄰居泡菜缸,酸得姑娘邊哭邊念"你就像泡菜缸里的月光";又說王大媽當年坐月子,把紅糖罐當鹽罐,燉出碗甜到粘牙的鯽魚湯。倆冤家聽著對方陳年糗事,繃不住笑出眼淚,晾衣桿的事早忘到九霄云外。
如今城隍廟月月舉辦"大嘴故事會",連寧波電視臺都來錄像。有人問秘訣,張大嘴推推破眼鏡:"日子像奉化水蜜桃,酸甜都得笑著啃。"他正籌備"方言笑話保護計劃",說要讓年輕人都記住,真正的幽默不是手機段子,是晾衣桿上曬著的人情冷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