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技法是中國畫的基石,藝術的魅力在于與時代審美對話。中國畫的創新需要扎根歷史,面向未來。”3月27日在上海書城福州路店舉辦的《新繪·千里江山圖》新書首發式上,作者、畫家任珮韻說。
任珮韻先后于上海音樂學院、中國美術學院進修、學習,是陳佩秋先生的入室弟子。她癡迷于宋畫的研究與臨摹,借鑒西畫融合創新,長于設色,尤善工筆重彩。由上海書畫出版社推出的《新繪·千里江山圖》以大青綠山水畫法為核心,結合任珮韻對宋畫十幾年來的研究成果,以璀璨明麗之江山盛景,展積極昂揚之時代氣息。長達29米的絹本長卷展現北宋重彩山水畫法精髓,融入當代審美元素,成為傳統藝術現代轉化的一次實踐。
《新繪·千里江山圖》
任珮韻介紹,為掌握宋畫技法,她閉門10余載臨摹100多幅歷代花鳥畫和山水長卷;這次,為還原原畫礦物顏料特性,還遠赴西藏昌都找尋特制礦物顏料。“數十年沉醉于宋畫世界,我的熱愛肇始于對唐詩、宋詞和古典文學的興趣,以及對歷史、音樂和戲曲的陶醉。我在筆記中抄有英國哲學家培根的一句話:跛足而不迷路,勝過雖健步如飛但誤入歧途的人。宋畫既然是中國畫的巔峰和殿堂,我認為就應當花最大的力氣去研究它,打進去,師古人、師造化才是學習中國畫的正脈。”任珮韻說。
現場畫卷展示
發布會上,任珮韻將其所繪《千里江山圖》1:1高清復制長卷贈予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和上海新華傳媒連鎖有限公司永久收藏。為增強觀眾的沉浸式體驗,會場電子大屏幕滾動播放這一巨幅千里江山圖畫作,還有任珮韻多年來臨創和創作的其他工筆重彩花鳥和山水人物畫作,通過數字技術放大細節,讓觀眾近距離感受傳統國畫藝術線條和筆觸與現代審美的交融。
此次新書發布是“全國新書發布廳”第315期,由新華傳媒發起的“全國新書發布廳”立足上海,服務全國,引導優質出版文化資源和作者資源向上海集聚,自2016年創立以來,持續舉辦最新出版圖書的全國落地首發儀式。
原標題:《上海女畫家新繪巨幅《千里江山圖》》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施晨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