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民航業作為國家戰略性產業和交通運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持續擴容增效,民用運輸機場作為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其施工作業安全管理問題日益受到行業和社會的關注。本文重點結合機場航站樓施工作業,提出加強航站樓施工作業安全管理的思考和建議。
一、建立健全系統科學的安全管理制度,為航站樓施工作業提供必不可少的制度支撐。
2023年民航局安全監管年報披露,在全國民航施工領域行政處罰案例中,68%因“未建立安全管理制度”被罰。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工程安全、預防事故的必要基礎,尤其在運輸機場航站樓高風險作業中,必須有系統、科學、操作性強的制度保障。航站樓管理部門應建立完善的作業安全管理制度,明確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建設單位等的安全職責,細化施工作業項目申報審批流程和權限,嚴格動火作業、高處作業等高風險作業的安全技術管理要求,科學研判施工作業應急處置程序和安全監督考評標準。在制度建立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施工作業的實際情況和特點,盡量選用圖表化、流程化、清單化的展現方式,提高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制度建立后,各施工作業相關方應加強宣傳貫徹,確保每一名施工作業人員都詳細了解并認真遵守作業安全制度。
二、積極推進環環相扣的全流程作業安全管理,確保航站樓施工作業平穩可控。
全流程作業安全管理是對項目從規劃設計、招投標、申報審批、現場管理到竣工驗收等作業過程的全周期管控,是減少安全風險、消除事故隱患、保障人員生命安全的核心手段,是對作業安全風險的系統性控制。
(一)項目規劃設計階段。建設單位應建立安全設計審查和安全“三同時”機制,確保設計方案符合《民用機場航站樓設計防火規范》《民用運輸機場航空安全保衛設施》等安全法規和行業標準要求,設計方案應包括項目安全風險評估和防范措施。此外,施工作業項目如涉及消防、安保設施設備、應急處置流程變更時,應邀請安全管理部門、應急管理部門設立專門的安全評估小組,對施工項目的安全風險進行全面評估,編制安全風險評估報告,明確存在的安全隱患和防范措施,并將安全風險評估報告作為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附件提交有關部門審批。
(二)項目招投標階段。建設單位應重點關注以下工作:在招標文件中明確施工單位的安全資質和專業資質要求,如安全生產許可證、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安全員、監理員、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等;設立安全評分項,將施工單位的安全管理能力作為評標的重要參考;對中標單位進行安全資質復核,確保其具備相應的安全施工能力。
(三)施工作業申報審批階段。一是施工作業申報。施工單位、建設單位應按照航站樓施工作業項目申報審批流程,向航站樓管理部門提供項目申報材料,并對本單位及施工單位提交的各類申報材料進行自審把關,確保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計劃得到充分審查和批準。其中,涉及施工作業安全管理的重要申報材料有:安全責任書、安全風險識別與評估清單、專項應急預案或現場處置方案、人員資質證件、作業人員培訓記錄、動火作業和高處作業等高風險作業所需要的施工保證措施。二是施工作業審批。航站樓管理部門應建立實施施工作業項目聯合審批機制,如工程管理部門對項目安全防護措施或專項施工方案進行技術性、可行性審核;安全管理部門對安全責任書、安全風險識別與評估清單、作業人員安全培訓情況、安全施工基本條件、特種作業人員資質進行審核;應急管理部門對專項應急預案或現場處置方案符合性、適用性進行審核;如屬動火作業、高處作業等高風險作業的,建設單位應組織開展施工方案線下會審;如涉危大、超危大的分部分項工程,需按要求對專項施工方案進行審核審批、專家論證。以上審核完畢后,由航站樓管理部門簽發《航站樓施工許可證》。
(四)高風險作業許可階段。根據住建部關于房屋市政工程生產安全事故類型統計分析,高處墜落、物體打擊、火災爆炸事故分別占比約48%、12%和5%,可見高處作業、動火作業等高風險作業仍是作業安全的“頭號殺手”。航站樓施工作業呈現出“邊運營、邊施工”常態化、超復雜系統交叉干擾、空間立體化和密閉性等特點,存在動態風險交織疊加、多工種協同失控、隱蔽工程和高空作業監管有盲區等安全管控難點。據此,航站樓管理部門應建立并實施動火作業、高處作業等高風險作業許可機制和分級分類管理機制,作業前要求施工單位提供相關高風險作業安全技術措施、按要求辦理動火作業證或高處作業票。
(五)高風險作業實施階段。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應嚴格落實作業前、作業中、作業后安全管理職責,航站樓管理部門應建立并實施作業前、作業中、作業后安全監督檢查機制。對于暴露出的問題,要立即整改,并對整改情況進行跟蹤和復查;對于違反作業安全規定的行為,要及時制止并嚴肅處理;對已發生的安全事故,要及時報告、調查和處理,查明原因、明確責任、引以為鑒。此外,對安全責任不落實、事故頻發的單位和個人,要加重問責和處罰,對安全表現突出的個人和集體,也應給予表彰和獎勵。
(六)施工項目竣工驗收階段。涉及工程建設項目的,建設單位應組織航站樓管理部門對工程建設項目進行安全驗收,重點檢查消防、安保、應急設施設備的完備性和有效性。一旦發現問題,要立即督促施工單位整改并跟蹤整改情況,對整改不到位或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的施工項目,應予以停工處理,整改合格后方可復工。
三、深入開展及時全面的作業安全培訓教育,夯實航站樓施工作業基礎。
2023年,全國高處墜落事故中,30%因交底內容不完整或未覆蓋實際施工風險,60%的涉事員工未接受當日安全培訓或交底;被住建部施以行政處罰的企業中,35%的起因是未落實安全培訓。由此可見,安全培訓教育直接影響施工作業人員的行為和決策,對預防事故發生、保障施工安全意義重大。組織及時有效的安全培訓教育,理應成為航站樓施工作業前不可或缺的環節。
航站樓管理部門應結合國家及民航有關建筑施工行業標準、航站樓運營特點和人員崗位特性,通過定期宣傳貫徹國家及民航安全法律法規、行業標準、航站樓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程序,開展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組織安全技能競賽,組織新進駐施工作業人員航站樓準入安全培訓考核等,樹立良好的安全導向,營造濃厚的安全氛圍,讓安全意識深入人心。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應結合《崗位基本安全風險評價檔案》,明確施工作業相關崗位風險、所需能力,聚焦高風險作業崗位要求開展專項能力提升行動;應強化實操培訓和應急處置培訓,提高施工人員安全技能和自我保護能力;應通過班前班后會、安全技術交底、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等,對作業人員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常督促、常提醒,確保人員能夠快速適應工作環境并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
四、著力推動作業安全技術創新,以智慧化為航站樓施工作業賦能。
2024年3月,民航局啟動了8項關于智慧民航建設全流程運行場景試點工作,對機場智慧建設起到積極的示范帶動作用。
目前,航站樓施工作業的智慧化體現在許多方面,如將BIM(建筑信息模型)用于施工模擬、進度管理,將AI視頻監控用于實時識別未戴安全帽、臨邊防護缺失等違規行為,將防碰撞、超載預警等安全附件加裝在施工機械和設備上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安全風險等。
從實施效果看,數字化、智能化技術重構了候機樓施工作業安全管理模式,顯著提升了施工過程的可控性和安全性,如上海浦東機場衛星廳建設中使用了厘米級精度的施工區域“數字孿生體”,實現了300多種施工場景的仿真預演,使管線碰撞風險識別率提升至99.6%(傳統圖紙審查僅78%);廣州白云機場T3航站樓施工區部署了256路AI攝像頭,可準確識別未戴安全帽、違規動火等16類違規行為,違規行為捕捉率高達98.5%(人工巡檢僅65%)。
為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施工作業安全管理中的作用,航站樓管理部門應鼓勵施工作業相關方積極引進和采用先進的安全技術和設備。在作業環境監測方面,應用區域物聯監測技術對室外高處作業、室內外動火作業等高風險作業環境(溫度、濕度、風速、氣體)進行態勢感知,指揮大廳接入氣象數據(風力≥6級時暫停室外高處作業),為高風險作業申報審批提供決策支持。在智能防護設施采用方面,為安全帶加裝掛鉤狀態傳感器,使用智能安全帽對高處作業人員進行實時視頻監控和安全聯絡,在施工現場設置電子圍欄系統并為危險區域和限制物品設置虛擬邊界,為起重機械、吊裝機械等特種設備裝備具有毫米波雷達、AI視覺功能的智能防碰撞系統,為航站樓鋼結構、玻璃幕墻、金屬屋面等搭載激光雷達檢測結構安全狀況。在無人機協同作業方面,利用無人機巡檢系統對航站樓大空間施工作業實施監管,每日自動巡航拍攝全景影像。
航站樓施工作業安全管理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久久為功、持續努力。以高水平作業安全管理筑牢機場建設安全防線,是航站樓建設規劃者、參與者、監督者的共同責任。機場人將不斷探索施工作業安全管控的新模式與新方法,不斷增強現代化安全治理能力,努力為實現機場高水平安全、高質量發展夙興夜寐、再立新功。(作者:李文彪,單位:廣州白云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第一航站區管理分公司)
編輯|張 彤
校對|張 薇
審核|程 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