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發生在成都雙流區的一起悲劇事件引發了全社會對行車安全、技術依賴與監護責任的深刻反思。一名5歲女童在小區內玩耍時,不幸被一輛特斯拉轎車碾壓身亡,這起看似偶然的事故背后,交織著駕駛盲區、車輛預警系統失靈、物業管理和監護缺失等多重因素。隨著案件將于2025年3月28日宣判,爭議焦點從最初的司機全責認定擴展到技術可靠性、小區安全管理體系等更廣泛層面。
悲劇發生:監控還原致命84秒
2024年4月5日下午,成都雙流區某封閉式小區內發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交通事故。根據小區監控視頻記錄的時間線,這起奪去5歲女童生命的悲劇僅用了84秒便釀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14時42分,一名身穿紅色上衣的5歲女童獨自一人進入該小區,監控顯示當時并無家長陪同,小區保安未加詢問便放行。女童蹦蹦跳跳地沿著小區內部道路行走,手中似乎拿著小玩具,全然不知危險正在臨近。
14時43分,25歲的車主張厲(化名)在小區快遞站取完快遞后,走向停放在地面車位的特斯拉Model 3(參數丨圖片)轎車。據張厲父親事后描述,兒子上車后并未立即啟動車輛,而是在車內短暫停留,期間可能查看了手機或抽煙。
14時44分,女童來到張厲車輛右前方約第二個車位的位置,距離車頭約2米處蹲下開始玩耍。監控畫面顯示,女童當時處于完全蹲姿,身體貼近地面,正專注于手中的玩具或地面上的小物件。
14時44分54秒,張厲關閉車門啟動車輛。此時女童仍保持蹲姿,處于特斯拉前保險杠下方的視覺盲區。根據特斯拉車主提供的證言,Model 3的前攝像頭位于車頂前下方,對保險杠前方一定范圍內的低矮物體存在識別盲區。
14時45分,車輛緩慢右轉駛離車位,約5秒后,張厲感到車身一陣異常抖動,立即停車查看,發現已經碾壓到女童。他隨即大聲呼救并撥打了120急救電話和110報警電話。監控顯示約一分半鐘后有居民趕到現場,幾分鐘后女童家長也聞訊趕來。
盡管急救人員迅速到達并進行了約15分鐘的搶救,但由于重型顱腦損傷,女童最終未能生還。法醫后續檢驗確認,死亡原因符合車輛擠壓致重型顱腦損傷死亡。
從女童進入小區到悲劇發生,整個過程僅持續了約3分鐘;而從她蹲下玩耍到被碾壓,更是只有短短的30秒。這84秒的時間差,成為兩個家庭永遠無法彌補的傷痛記憶。
責任認定爭議:全責判定引發多方質疑
事故發生后,成都市公安局雙流區分局交警部門介入調查,并于不久后出具了《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車主張厲承擔事故**全部責任**。這一責任劃分成為后續法律程序與社會爭議的核心焦點。
司法程序演進呈現出從重到輕的變化軌跡:2024年4月5日事發當天,張厲因涉嫌過失致人死亡罪被警方刑事拘留;4月19日,雙流區人民檢察院以同一罪名批準逮捕;5月7日,偵查終結后案件移送檢察院審查起訴;而到了6月22日,檢察院最終以涉嫌交通肇事罪向雙流區人民法院提起公訴。這一罪名變更表明司法機關對案件性質的認定有所調整——從更為嚴重的過失致人死亡罪改為相對較輕的交通肇事罪。
檢察院起訴書明確指出:張鵬(即張厲)駕駛車輛在地面停車場內起步時,因未安全觀察起步路況導致車輛碾壓蹲在地面玩耍的被害人。起訴書同時載明檢察院的量刑建議:有期徒刑2年,緩刑4年。這一相對寬緩的量刑建議,可能已經考慮到案件中存在的一定"意外"因素。
然而,張厲及其家屬對全責認定表示強烈異議。張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多次強調:"女娃娃不是我們小區的,她自己一個人進入小區玩耍,保安沒有詢問就放行,家長也沒有起到監護義務。而且庭審時,公訴人也承認存在視線盲區"。他們認為,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導致的悲劇中,僅追究駕駛員責任有失公允。
此次案件將在3月28日再次開庭,此次開庭將會宣判,我們將繼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