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由廣東省教育廳指導、廣東省教育研究院主辦的南方教研大講堂第142場(初中語文學科專場)“基于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的雙師課堂教學探索”開講。本次活動聚焦借助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資源進行初中語文雙師課堂教學探索,開展專家主旨報告、課堂教學展示、關鍵問題討論,深入探討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徑。
廣東省教育研究院馮善亮、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韓后、梅州市教師發展中心羅福文、廣州市天河區教育發展研究院邵穎、河源市東源縣清平中學張燕麗、廣州市第八十九中學胡立華、梅州市學藝中學溫莉芬參加了本次活動。本次活動包括活動說明、主旨報告、課例展示、教研沙龍、活動總結等環節。
馮善亮作活動說明。他闡述了本次大講堂的主題,并從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和語文課程標準兩個方面對活動的目的、意義作了具體說明。他表示,本次活動著力探索以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為支撐的雙師課堂教學模式,構建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實施路徑,以推動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共同提升。
馮善亮作主旨報告,從學用、會用、善用三個層面,引領了解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的豐富資源,并結合初中語文學科的教學案例,探討日常教學中如何充分利用平臺資源進行雙師課堂教學,提出要以學教評一體化策略來統籌在課前、課中、課后的教與學活動,要活用平臺課程教學資源,細化學習活動設計,強化課堂教學交互,以激活學生思維,優化學習體驗,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活動展示了兩節雙師課堂教學課例。
溫莉芬執教《賣油翁》。她選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中上海市崇明區城橋中學附屬明志初級中學傅倩老師的精品課資源,開展雙師課堂教學。教學過程以線上精品課為線索組織學生學習活動,通過預習檢測、讀中感、賞中品、主旨探究等環節,引導學生積累知識、分析人物形象、探究文章主旨,培養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與人文素養。最后,布置學生完成平臺資源包中的課后練習,鞏固學習成果。整個教學過程中,傅倩嚴謹而具體的教學講解和溫老師靈動又細心的教學組織相輔相成,實現了平臺資源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提升了教學效果。
(溫莉芬老師授課)
胡立華執教《一滴水經過麗江》。她選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中浙江省杭州市錢塘區景苑中學黃清秀老師的精品課資源,開展雙師課堂教學。課堂設置了三個任務:任務一“思維導圖,理清水滴游蹤”,學生在線上名師引導下圈劃關鍵詞、比對游蹤圖,并參考平臺思維導圖范例,掌握梳理游蹤的方法;任務二“品味語言,讀懂麗江之美”,學生參照線上名師示范,小組合作批注、化文為詩,品味麗江之美,線下教師適時引導,提升學生審美鑒賞能力;任務三“比較閱讀,探究獨特構思”,線上資源提供寫作背景和比較閱讀講解,師生共同探究出課文獨特的構思特點。課堂上,線上名師提供了豐富的學習指導,線下教師組織學習活動,把控課堂節奏,學生活動充分,有良好的學習體驗。
(胡立華老師授課)
教研沙龍環節,老師們圍繞兩個主要問題展開熱烈討論:運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進行雙師課堂教學,如何分析、選擇資源?如何設計、實施教學?
雙師課堂作為新的教學模式,在資源選擇、教學設計與實施等方面存在諸多挑戰。參與教研沙龍的嘉賓們以兩節課例為依托,結合自身教學、教研實踐,針對兩個主要問題提出了兼具針對性與可操作性的策略,為雙師課堂教學實踐提供了切實有效的指引。
(教研沙龍)
馮善亮作活動總結。他認為,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的落地應用,可以起到“抬高底部、激活頭部”的作用。對于教育欠發達地區,它能提質量、補基建、促轉型;對于頭部學校,它可激活力、促變革、強引領。平臺有助于縮小教師水平差距,提升教師隊伍整體水平,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他期望教師在日常教學中積極開展雙師課堂探索,不只是做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的共享者,力爭更要努力成為共建者。
來源:廣東省教育研究院
編輯:廣東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