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1月正式登陸納斯達克以來,小馬智行終于迎來了上市后的首份財報。
3月25日,小馬智行發布2024全年財報,數據顯示,去年小馬智行全年營收同比增長4.3%,達到7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48億元),連續第三年實現營收正增長。
由于研發費用增長等因素,公司尚處于虧損狀態,凈虧損為2.75億美元,相比2023年1.253億美元的規模有所擴大。
財報發布后,中國國家信通院相關相關專家表示:“盡管全面盈利有待時間,但受高階智駕概念普及加上Robotaxi業態趨于平穩,高階自動駕駛相關行業不排除即將進入到一個良性的生態閉環期,疊加成本優勢,協同效應已經開始顯現,至于更大的協同效應還要待法規完善后發生”。
一面是營收數據、市場表現的高歌猛進,一面是為更前沿、更新鮮的技術革命持續「輸血」,小馬智行在2024年的財報表現,在某種程度上正是當下自動駕駛行業的縮影。
好在,從這份財報的層層內涵和細枝末節,人們已經不難窺見,作為「全球Robotaxi第一股」,小馬智行圍繞自動駕駛的潛力和未來價值進入到一個全新顯性商業周期。
文|Wind
編輯|李佳琪
圖片來源|網絡
01
支撐三年營收攀升的「三駕馬車」
了解小馬智行基本經營面的人都知道,在過去幾年,小馬智行的主要營收來自3個環節:
1、自動駕駛出行服務(Robotaxi);
2、自動駕駛貨運服務(Robotruck);
3、技術授權與應用服務;
如果僅從數字絕對值上看,占比不過10%的Robotaxi業務,貢獻營收僅為730萬美元,放在7500萬美元的全年營業收入中并不顯眼。
特別是在由于合作項目中提供自動駕駛汽車工程解決方案的服務費的減少,賬面數據甚至下滑了5.3%;但如果我們結合去年一線城市付費Robotaxi服務拓展顯著,以及乘客車費收入的增長來看,小馬智行圍繞著Robotaxi的商業轉化效率已經呈現上升趨勢。
2024年,小馬智行Robotaxi服務覆蓋范圍從核心城區擴展至機場、火車站等交通樞紐,并實現城市道路、高速路、環路全場景運營。
尤其北京、廣州等地付費用戶數增長顯著,單季度乘客車費收入環比提升30%。這一方面顯示出,也得益于小馬智行始終堅持的“Robotaxi業務優先、中國市場優先、一線城市優先”的業務戰略。
如果說Robotaxi是小馬智行三大業務板塊的核心,那么與之并肩而行Robotruck業務,則有望看到了規模化運營的曙光。
2024年,營收達到4040萬美元,同比增長61.3%。通過與主機廠+物流平臺構建生態圈,小馬智行圍繞著Robotruck布局了行業首個「技術-車輛-場景」的黃金三角。
獨立運營以及合作運營的自動駕駛車輛接近200輛,累計自動駕駛里程超過500萬公里,貨運量超過7億噸。
過去一年,依托自動駕駛貨運技術的迭代和優化,小馬智行成為中國首個獲批進行跨省市高速公路機器人卡車編隊測試的公司,并在首爾獲得自動駕駛測試許可,在歐洲與盧森堡企業合作推進業務。
今年1月,還在京津塘高速開啟了全國首個卡車編隊跟隨車無人化跨省測試及貨運服務。這意味著,圍繞著Robotruck這一業務,規模化運營的邊際效益開始顯現。
此外,在技術授權與應用服務方面,也貢獻了2730萬美元的營收,盡管相比于去年的3920萬美元下滑了約30%,但仍然扮演著支撐起小馬智行在自動駕駛商業化探索初期的重要角色。
這一多元化業務「全面開花」的營收結構表明,隨著自動駕駛的迭代和普及,小馬智行不僅僅是作為單一的技術服務商,也不是背靠局部技術或單一市場。
而是圍繞一種「技術+運營」雙輪驅動的形式,通過Robotai作為核心業務、Robotruck以及授權應用服務共同擴大生態影響力,甚至開拓海外增量,從而形成的一套「可持續、高活力」的增長模型。
02
增幅47%小馬進入「技術回報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馬智行5.48億元的全年營收中,有接近一半,即2.59億元的營收來自四季度的全線拉升;而與之相對應的是,2024年四季度也是小馬智行的研發密集投入期:在去年2.402億美元的全年研發投入中,有接近40%的投入產生在第四季度。
意味著,從去年四季度開始,小馬智行開始逐步圍繞技術投入來到「回報期」。
所以人們會看到,除了產品、服務在終端表現的變化,小馬智行在自動駕駛技術底層邏輯,尤其圍繞著Robotaxi的技術迭代也在更加體系化的維度做轉變。
去年四季度,小馬智行開始在第七代車規級自動駕駛系統方案的研發,加大研發投入和技術迭代,通過模塊化設計、傳感器集成優化以及供應鏈協同等,在成本方面,第七代車規級自動駕駛系統方案還相較前代大幅下降了70%。
表明,小馬智行的技術變現正在加速,效率開始變高。
此外,基于小馬智行自研的「世界模型(PonyWorld)+虛擬司機(Virtual Driver)」,還為全無人駕駛實現規模部署提供了關鍵支持,不僅重塑了自動駕駛的訓練邏輯,也進一步推動了Robotaxi商業化落地的可行性。
其中,“世界模型”通過構建高真實性的訓練環境和行為評估系統,每周可生成超過100億英里的自動駕駛數據集;“虛擬司機”則在世界模型中自我進化,力求在更小算力、量產化硬件下超越人類司機水準的車技,提升極端低概率場景的應對能力。
數據顯示,得益于“虛擬司機”,小馬智行Robotaxi的安全性指標提升16倍,舒適性和通行效率也相應提升。
一位了解自動駕駛行業的觀察人士說,一方面在技術層面更加完善,一方面在成本上進一步改善和壓縮,在如今自動駕駛大規模商業化的趨勢下,小馬智行的這套技術體系一旦得到規模化應用,太容易像子彈一樣打穿市場。
03
自動駕駛商業化的三顆子彈!
在小馬智行CEO彭軍看來,在技術成熟和充足資金的共同驅動下,公司已經看到了自動駕駛商業化的拐點到來。
圍繞著接下來自動駕駛的大規模商業化,小馬智行無論在技術、法規,還是大規模的生產和部署等方面,都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基于此,像這樣的子彈,小馬智行還準備了3顆:
1、強勢的現金流。根據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小馬智行的現金及理財投資達60.23億元,同比增長39.4%。這一資金儲備無疑為小馬智行接下來的技術研發與規模化部署提供充足保障。
2、領先的監管獲批進度。作為全球極少數實現全無人駕駛,真正引領全球Robotaxi向大規模量產和商業化進程的公司,小馬智行是國內首批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取得無人駕駛出行服務許可的企業之一,也是唯一一家在這四個國內一線城市獲得所有可用監管許可的自動駕駛技術公司。
去年以來,小馬智行還陸續在廣州、北京擴大了付費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并與擁有超29000臺出租車營運網絡的康福德高合作在廣州聯合啟動Robotaxi試點項目。
今年2月,小馬智行正式開通在廣州自動駕駛示范運營專線,用戶可搭乘自動駕駛車,從廣州市中心相應地點往返廣州白云機場和廣州南站。
3、眾多生態合作伙伴。過去幾年,小馬智行與包括等主機廠、出行平臺、芯片廠商等不同類型上下游產業鏈參與者均達成了不同程度的合作。
在這個過程中,通過構建廣泛的產業合作網絡,小馬智行形成從研發到落地的閉環生態。
從去年8月開始,小馬智行Robotaxi通過合作接入支付寶、高德地圖App和小程序,為用戶開拓更多科技出行的選擇;同年11月和12月,小馬智行又先后與北汽新能源、廣汽埃安達成合作開發L4 Robotaxi車型。
今年開始,小馬智行與豐田、廣汽和北汽三家車企共研生產的三款第七代Robotaxi合作車型也將陸續落地。
隨著這些第七代Robotaxi車輛的推出,可以預見,小馬智行在Robotaxi等業務的增長趨勢將進一步延續和加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