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距離港口交易只剩最后6天時間,彭博社卻曝出消息稱,長和與貝萊德的交易談判并沒有受到干擾,仍在繼續推進。
而商務部專家也打破沉默,用5個字給李嘉誠的行為定性,讓不少人頓覺恍然大悟。
那么港口交易一事現在是什么情況?商務部專家又給出了怎樣的分析?
不回頭了?
從3月初曝出李嘉誠要將43個港口打包出售給美國貝萊德后,外界對他的批評和指責就沒有斷過。
不光港媒接二連三的痛批,就連特首李家超也表態,任何交易都要符合法律法規。
其實很多人都在期盼著,李嘉誠能夠聽進去這些話改變交易,所以當李澤楷前往北京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的時候,就有聲音認為,港口交易一事可能要出現轉機了。
之所以會有這種聲音,是因為李澤楷畢竟是李嘉誠的兒子,在如此關鍵的時刻,李澤楷到北京除了正常參會以外,還可能要就港口交易與相關部門進行溝通。
但也有另外一種聲音認為,李澤楷這次參會不過是例行公事,與港口交易并無關系,因為去年李澤楷也參加了這個論壇,今年要不是李嘉誠要賣港口,他的行程也不會引發關注。
再者說李嘉誠早在退休時,就已經明確讓長子繼承事業,并讓李澤楷與長和進行切割,這明顯是不想把雞蛋放在一個框里,所以李澤楷也不會插手交易港口這件事。
現在看來,大概率是第二種說法對了,因為就在3月26日,有消息稱彭博社曝出了港口交易最新情況,盡管中方對交易表示不滿,但港口交易談判并沒有受到影響,仍按照原計劃進行。
這條消息引發了廣泛關注,讓人不由得質疑李嘉誠是不是不回頭了,要知道此前已經有中企表示,對一切符合戰略需要的資源都感興趣。
可在這種情況下,李嘉誠還是執意推進交易,這不禁令唏噓,也讓人感覺這場交易沒那么簡單。
但也有人認為,李嘉誠是一個商人,既然是商人就要“在商言商”,只要沒有違反法律,這些港口當然是想賣就買。
可話又說回來了,李嘉誠此舉真的算是“在商言商嗎”?
商務部專家一針見血的分析
3月26日,商務部下屬一研究所的副所長白明對李嘉誠出售港口一事進行了評價,他指出這件事之所以引發關注,是因為所要出售的港口中,包含巴拿馬運河上的兩個港口。
而中國與拉美國家等的貿易聯系,又非常依賴這些港口,在特朗普政府對巴拿馬運河虎視眈眈的情況下,我國再失去這兩個港口,后續恐怕會遇上很多難題。
當然,這些事從法理上來講,與李嘉誠并無關系,李家目前也是用在商言商來當做擋箭牌。
可在白明看來,這恰恰是“在商不言商”的一種表現,李嘉誠出售港口經營權當然可以,但他的做法卻不符合常規的商業邏輯。
從商人的角度出發,既然交易就要追逐利益的最大化,而這些港口在去年還為長和創造了452.82億港元的收入,與2023年相比更是大幅增長11%。
也就是說,他們完全有資本賣出更高的價格,比如說進行全球招標,這樣勢必會有很多公司爭搶抬價。
可現實情況卻是,李嘉誠完全沒有這么做,反而是不聲不響快速與貝萊德達成協議,等到消息爆出來時,雙方都已經快談完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用在商言商來解釋恐怕行不通,這也不符合常規邏輯。
不過眼下的當務之急,還是要盡可能的使交易發生改變或推遲,而《大公報》在26日也再度發聲,并靈魂發聲“勿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近段時間,《大公報》可謂是三番五次的發聲勸誡,但李嘉誠最終回心轉意呢?
信息來源:
商務部專家白明:李嘉誠在商不言商 賣港口經營權當然可以,但要符合商業邏輯
2025-03-27 10:15·海峽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