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保定市總工會發布2025年服務職工群眾“十件實事”清單,深入踐行“以職工為中心”發展理念,突出建設數智化、服務普惠化、陣地實用化,在服務職工上辦實事、亮實招、求實效。
開展1000場技能競賽,助力職工技能提升。圍繞保定“7+20+N”現代化產業體系和“37+5”縣域特色產業,積極聯合相關部門在重點行業開展競賽項目,鼓勵支持園區、行業、系統和企業開展技能比武、崗位練兵、科技攻關等技能競賽,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廣覆蓋、重實效競賽新格局。
建設保定工匠學院,培育命名1000名工匠人才。完善保定工匠學院建設體系,深化雙元制培育模式,大力培養工匠之師,深入推進育匠基地工作。完成第四屆200名“保定工匠”、800名縣級工匠培育、命名工作,組織全市創新工作室開展技術創新和交流展示活動。全方位、高頻次、立體化宣傳工匠精神,引領全市廣大勞動者學工匠、做工匠、爭當“保定工匠”。
建設運營工人文化宮、保定工人運動史展覽館。在市工人文化宮,高標準運營籃球館、羽毛球館、職工體育綜合樓和電商直播實訓基地,滿足職工多元化文體需求,打造一流職工文化體育綜合體。在市第二工人文化宮,建設保定市工人運動史展覽館,改造電影院,打造集學習、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現代化職工活動空間。建設運營博野、安國工人文化宮,真正將文化宮打造成為職工群眾的文化家園和精神高地。
推進工會數智化建設。將2025年作為數智工會建設提升年,堅持每月一項大活動,每周一個主題活動,豐富“保工普惠”平臺文體、消費等普惠職工服務活動;完善“AI工慧”智能助手功能,提升“保工普惠”平臺智能化水平;提升縣(市、區)、基層工會在“保工普惠”平臺開展工作頻次,提升平臺服務覆蓋面和職工參與度。
建設工會驛站等服務職工陣地。在全市規劃新建、改造提升100個24小時智能化“工會驛站”。推進縣級職工服務中心、司機之家賦能增效,組織開展省總工會提升職工生活品質試點單位培養工作。在發揮原有239家“愛心媽媽小屋”作用基礎上,新建“愛心媽媽小屋”10家,切實保障女職工的合法權益和特殊權益。
開展工會“四季送”,惠及職工3.7萬人次。廣泛開展線上線下等多種形式就業招聘活動;深入基層一線實地走訪慰問,依托“保工普惠”平臺實施“智送清涼”,開展“潤心”服務;為符合條件在檔困難職工子女提供助學救助;面向全市苦、臟、累、險等重點群體一線職工廣泛開展送溫暖慰問活動。
培訓數字人才、電商、家政等5000人次。重點推進職業培訓工作,幫助職工掌握新技能,提升就業競爭力。依托工會培訓基地,重點開展電商、家政、就業技能培訓。著力打造“工益家政”品牌,全面提升家政服務標準化和專業化水平,助力職工實現高質量就業創業。
開展1000場文體活動,塑造激昂活力職工隊伍。組織舉辦職工文藝匯演、主題攝影比賽、誦讀比賽,及職工匹克球、乒乓球、籃球、游泳比賽等各種類各層次文體賽事,為職工提供放松身心、增強體質的平臺,營造健康文明、昂揚向上、全員參與的職工文化體育活動氛圍。
開展法律宣傳援助,維護職工合法勞動權益。組織開展《憲法》《工會法》《勞動法》等法律宣傳活動100場。加強勞動法律咨詢服務,面向農民工、困難職工群體開展免費法律援助,引導廣大職工增強法治觀念、樹立法治意識,依法理性有序表達利益訴求、維護自身權益。
開展“暖心行動”,解決職工急難愁盼問題。為全市220戶在檔管理困難職工提供生活、醫療、助學救助。修訂“職工互助一日捐”活動實施細則,動員全市廣大職工積極參與,為患重大疾病、遭遇重大意外事故的職工及其家庭提供救助。依托“保工普惠”平臺,持續開展主城區環衛工人“暖心早餐”活動,全年惠及職工3萬人次。加大新業態勞動者關心關愛力度,拓展服務內容,維護新業態勞動者勞動權益。(保定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劉瑛華 趙林英 王子強 王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