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長沙解放后不久,十二兵團司令員肖勁光來到了這里,他剛剛被任命為湖南軍管會主任,工作十分忙碌。不過,一閑下來,肖勁光就開始思念遠方的家人。掐指一算,他離開家鄉投身革命,已經快 30 年了。這 30 年里,他歷經風雨,可對家人的牽掛從未斷過。現在,他滿心都是擔憂,不知道親人們過得好不好?
肖勁光對大哥相當敬重
肖勁光,原名肖玉成,出生于長沙趙洲港。他有三個哥哥,大哥肖玉林,二哥肖厚成,三哥肖容華,還有兩個姐姐,分別是春妹子和細妹子。作為家中最小的孩子,他的乳名是滿哥。父親憑借著一手精湛的紡織手藝,以此為生。每天,父親都會背著簡單的紡織工具,穿梭在各個村落,為鄉親們紡紗織布。
但那是一個動蕩不安、兵荒馬亂的年代,即便父親手藝再好,一家人的生活也僅能勉強維持。肖玉成兩歲那年,父親突然離世,家庭的重擔瞬間全都壓在了大哥的肩上。為了補貼家用,大哥每天天還沒亮,就早早地和伙伴們上山砍柴,再背著沉重的柴禾前往江東集市售賣,只為換些米回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辛亥革命前后,大哥肖玉林在飯館學徒期滿,成了一名廚師,家里的日子才逐漸有了起色。一個初秋的夜晚,傅氏和肖玉林在里屋小聲商量著。傅氏輕聲說道:“老大,滿哥也慢慢長大了,是不是該送他去讀點書?” 肖玉林趕忙點頭回應:“是啊,咱們肖家兄弟四個,沒一個讀過書的。滿哥這孩子看著就機靈,送他讀書,說不定以后能有大出息。”
在那個年代,讀書是有錢人家孩子才能擁有的機會。如今大哥同意他去讀書,肖玉成滿心歡喜,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努力讀書,將來讓家人過上好日子。此后,他每天都要翻過一座山梁,前往天馬山西麓的私塾讀書。兩年后,又進入鎮上的洋學堂。雖然年紀小,但肖玉成深知家人供他上學的艱難,讀書格外勤奮刻苦。1917 年,他憑借優異的成績考上了長沙有名的長郡中學,成為肖家第一個中學生。
父親早早去世,肖玉成能有飯吃,還能上學讀書,這都多虧了大哥的全力支持。在他心里,長兄如父。蕭勁光對大哥極為敬重,卻沒想到多年后,會聽到大哥犧牲的噩耗。
肖勁光從大嫂那里,聽說了大哥、侄子犧牲的消息
長沙解放不久后,肖勁光滿心歡喜地踏上了前往趙洲港的小路。一路上,周圍的一切在他眼中都無比親切。仔細一算,他離家投身革命已經有 29 年了。這些年里,他常常會想起對自己有撫養、救命之恩的大哥大嫂。肖勁光委托秘書羅鈺如前往趙洲港打聽大哥大嫂的下落。沒過幾天,秘書找到了大嫂,大嫂還帶著侄女一同前來。肖勁光得知消息后,立刻放下手頭的工作,出門迎接。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位頭發花白的老婦人,肖勁光一時竟有些不敢相認。
他清楚地記得,最后一次離家的時候,正好趕上嫂嫂生日,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了生日飯。那時的嫂嫂還是個風韻猶存的少婦,可如今歲月卻在她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跡。嫂子見到肖勁光后,瞬間淚流滿面。她向肖勁光哭訴道:“你大哥、侄子都走了。” 聽到這話,肖勁光心中一陣悲痛。說起肖勁光的侄子伯鰲,那可是讓他十分得意的一個后輩。
1937 年底,剛高中畢業的伯鰲就獨自一人從長沙奔赴延安,找到了在延安擔任八路軍留守處主任的叔叔肖勁光,毅然決然地要求參軍。肖勁光很看好侄子,便讓他先去上軍校。伯鰲從留守兵團參謀集訓班畢業后,肖勁光又讓他跟著王震的三五九旅南下了。由于戰事繁忙,肖勁光對侄子的情況了解得很少。他怎么也沒想到,侄子已經犧牲了。
大嫂哭著講述:“伯鰲到了湖南后,留在長沙從事地下武裝工作,結果被叛徒出賣。敵人對他嚴刑拷打,把他的皮肉都打爛了,可他始終一句話都不說。” 說到這里,大嫂的情緒幾乎崩潰。
肖勁光聽后,氣得渾身發抖。他深感對哥哥嫂嫂愧疚不已,他們把活生生的兒子托付給他,他卻沒能將一個完整的兒子還給他們。不過,他也想到,侄子是為了革命勝利而犧牲,死得其所。第二天,大嫂要離開了。臨別之際,她滿懷深情地對肖勁光說:“滿哥,你的心意嫂嫂都明白。嫂嫂只有一句話,你要當好百姓的父母官,對得起趙洲港的父老鄉親,這就是對哥嫂最好的報答。”
聽到這番話,肖勁光的眼眶再次泛紅。他深知,這不僅是大嫂的囑托,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激勵著他在未來的道路上繼續奮勇前行。
肖勁光不準地方政府花錢給他修故居
一直以來,肖勁光都對老家的親人們念念不忘。同樣,老家的鄉親們也滿心期待著肖勁光能夠回鄉看一看。建國后,家鄉人民眼見肖勁光的故居因年久失修,變得破舊不堪,曾多次計劃對其進行修繕,但每次都被他婉言拒絕。
20 世紀 80 年代的一天,長沙郊區黨委和政府的主要負責人,帶著精心準備的修復圖紙和詳細方案,專程趕赴北京向肖勁光匯報。此時已 80 多歲高齡的肖勁光,見到來自家鄉的客人,心中滿是喜悅。還沒等地方同志開口問候,他便迫不及待地詢問起鄉親們的生活近況,關切地打聽著家鄉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市場物資的供應情況。
當肖勁光進一步詢問家鄉人民的生活和建設情況時,地方同志回答道:
“現在村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們都蓋起了一棟棟嶄新的房子,可唯獨您的那幢舊居,顯得格外破舊。我們打算由區里和鄉里出些錢,把舊居修繕一下。但具體怎么修,還得先聽聽您老的意見……”
聽到這番話,肖勁光連忙擺手拒絕,說道:“家鄉人民的這份情誼,我心領了。但舊居就不用修了,要把錢用在‘四化’建設上。” 他的話語雖簡短,卻飽含著深意,每一個字都擲地有聲。
肖勁光拒修故居的舉動,充分展現了他艱苦奮斗的優良品質,也體現了他對家鄉 “四化” 建設的殷切關懷。遵照肖勁光的意愿,長沙郊區政府只好終止了對他故居的修復計劃,讓故居依舊保持著原本的模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