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各民族文化相通,是中華民族鑄就多元一體文明格局的文化基因,也是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重要基礎。新征程上,要充分發揮中華文化的作用,彰顯中華文化的力量,推動各民族人心歸聚、精神相依,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提供強大精神文化支撐。
▲3月22日,在新疆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葦湖梁片區立井南社區,小朋友在公益書法課上跟隨老師體驗寫書法。 新華社記者 王菲攝
價值旨歸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根基。縱覽歷史長河,燦爛的中華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創造的,同時又源源不斷地滋養著中華民族發展。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各民族在長期的流動遷徙和日常往來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從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到北魏孝文帝改革,從“洛陽家家學胡樂”到“萬里羌人盡漢歌”,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始終伴隨著各民族文化交織融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進程不僅促進各民族血脈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經濟相依、情感相親,同時也滋養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海納百川。
▲2025年2月8日,四川成都,天府雙塔循環播放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中的角色哪吒與敖丙拜年動畫。圖源:中國網信
中華文化是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強大支撐。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把“大一統”看作是“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義”。自秦統一中國后,無論哪個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統一天下為己任,都以中華文化的正統自居。1917年,李大釗發表《新中華民族主義》一文指出:“吾國歷史相沿最久,積亞洲由來之數多民族冶融而成此中華民族,畛域不分、血統全泯也久矣,此實吾民族高遠博大之精神有以鑄成之也。”可以說,中華文化早已成為各族群眾共有的精神家園和情感依托,從文化認同、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的層面為新時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涵養了豐富資源。
中華文化是堅定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沒有高度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的大問題。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要想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就必須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定文化自信,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氣質與文化品格中,養成昂揚向上的風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態。
核心要義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其中蘊含的“世界大同”“天下為公”的世界觀、“六合同風,九州共貫”“多元一體”的“大一統”思想、“和而不同”“以和為貴”的和文化,是各族群眾共同傳承的價值理念。中華文化是各民族優秀文化的集大成,各民族都對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貢獻。各族文化交相輝映,中華文化歷久彌新,這是今天我們強大文化自信的根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必須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不斷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不斷增進各民族文化互鑒融通。
▲觀眾在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立地(《新青年》編輯部)舊址內參觀。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弘揚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中所創造,能夠激發廣大人民的精神力量。鴉片戰爭以后,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彝海結盟”“半條被子”“血沃祁連”“單家集夜話”等紅色佳話,構筑了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必須弘揚革命文化、賡續紅色基因,讓紅色血脈代代相傳。
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黨領導人民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形成的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代表著時代進步潮流和發展要求。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我們黨孜孜以求的宏偉目標。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共同富裕,一個民族都不能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不斷發展具有強大思想引領力、精神凝聚力、價值感召力、國際影響力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斷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文化根基。
實踐理路
堅持文化傳承。回顧黨的百年奮斗史,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取得重大成就,能夠領導人民完成中國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根本在于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并不斷結合新的實際推進理論創新,使黨掌握了強大的真理力量。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就要堅守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堅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同中國民族問題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內涵。要加大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保護扶持力度,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把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
▲2024年12月11日,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展示三星堆遺址文物——青銅龍形器(3D復原件)。圖源:中國網信
堅持文化融通。各民族文化互鑒融通、兼收并蓄,逐漸超越地域鄉土、血緣世系、宗教信仰,匯聚形成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吸引力的中華文化,形成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格局。要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高度認同,全面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以語言相通促進心靈相通、命運相通。大力支持各民族開展節日共慶、歌舞同樂等文化交流活動,鼓勵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培養開放包容的文化心態,推動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鮮亮,不斷煥發新的光彩。
堅持文化創新。一方面,要利用新知識新技術,提煉各民族文化中蘊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形象,通過旅游、商貿、會展等多種形式,展示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增進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另一方面,依托各民族文化資源,創作以民族團結、中華民族大家庭等為主題的文藝作品,借助特定場域、各類平臺,傳播中華文化,講好中華民族故事。要以堅實的歷史根基、厚重的文化積淀、新穎的時代表達,扎扎實實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以人類文明新形態續寫中華民族新的輝煌。
(作者單位:程贊,全國宣傳干部學院教研部;吳嬌,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黨建學院)
監制 |肖靜芳
統籌 |安寧寧
編輯 |牛銳 王琪
制作 |石建杭
來源 |中國民族報
覺得有用,點亮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