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是臺灣地區前任領導人,在他8年任期內,開通了兩岸直航,又與大陸簽訂了ECFA協議,極大地推動了兩岸關系的發展。
而且,因為馬英九一直態度堅定地反對“臺獨”,所以,盡管在他的8年任期內也沒有真正談論“統一”的話題,大陸對于馬英九,也算是挺有好感的。
也是因為這樣,近年來,馬英九多次到訪大陸,我們也都是熱情接待,在馬英九的大陸行程中,除了展現出了對于和平統一的期盼之外,還表現出了自己對于細節問題的關注,在孫中山故居訪問時,馬英九的一個問題,就讓我方“尷尬不已”。
· 馬英九多次率團訪問大陸
作為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是我們比較有“好感”的。一方面,馬英九是明確認同“九二共識”的,在其任期內也是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推動了兩岸關系的迅速發展。
在馬英九上任之后,兩岸關系走上了和平發展的道路,兩岸同胞期盼了30年的全面雙向“三通”也得以實現。2008年,兩岸周末包機如期實施;2009年,兩岸實現了定期航班,通航、通郵也進一步擴大,兩岸之間的交流往來、經濟聯系也更加密切。
除了民間交流之外,兩岸兩會也在馬英九手上恢復,在其任期內,兩岸簽署了23項協議,有力地促進了兩岸的經濟交流和合作,兩岸關系也進入了60多年以來最為和平穩定、百姓紅利政策最多的時期。
盡管馬英九在任期內“不獨、不統、不武”的政策,以及在任期內始終沒有開啟兩岸政治協商、談論統一問題,也深受大陸民眾的詬病,認為他不是真的想實現統一,但我們無法否認,馬英九在卸任后也一直在呼吁兩岸和平、堅定反對“臺獨”,近年來,他更是在大陸喊出了“和平統一”的口號,這在臺灣政客中,其實已經相當難得了。
2023年3月27日下午,馬英九首次率團訪問大陸,這次訪問被定位為“尋根祭祖”之旅。這次訪問,不僅是馬英九首次訪問大陸,更是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首次訪問大陸,意義非凡。
而自從訪問大陸的“閘門”一打開,馬英九似乎就“收不住了”,2年內,馬英九3次率團訪問大陸,大力推動兩岸——尤其是兩岸青年的交流。
2024年4月,馬英九第二次訪問大陸,參加了清明節的公祭黃帝陵活動,此前,馬英九曾多次在臺灣遙祭黃帝陵,這次馬英九第一次實地祭拜中華人文始祖,促進了兩岸的文化交流。
到了2024年12月,馬英九三度率團訪問大陸,這是賴清德上臺之后,馬英九首次訪問大陸,外界普遍認為,馬英九這是希望借由自己的“影響力”繼續推動兩岸交流、緩和兩岸關系。
也是因為這樣,馬英九到訪大陸,我們都是熱情接待,不過,媒體報道顯示,由于馬英九關注細節,在參觀時經常會針對細節提問,還曾考倒過好幾名講解員,讓我們也感到有些“尷尬”。
· 關注細節,一句話考倒解說員
關注馬英九的人,大多知道,馬英九是一個關注細節的人,每到一地,他都緊盯細節、多看多問,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
比如,2024年4月,馬英九第二次率團訪問大陸,4月2日下午,馬英九的行程是參觀孫中山故居。
馬英九曾多次表示,從小他就對孫中山先生十分崇拜,而且,這份感情到如今已經數十年都沒有任何減退,反而日益深厚,所以,孫中山先生完全可以說是他“永遠崇拜的偶像”。
在第一次訪問大陸時,馬英九就拜謁了中山陵,并在祭堂耳房題寫了“和平奮斗,振興中華”八個字。
2024年第二次訪問大陸,他又前往廣東中山翠亨村,參觀了孫中山故居。媒體報道顯示,馬英九在參觀孫中山故居時,一直興致勃勃,對每一幅孫中山畫像的繪畫時間、畫像背后孫中山的經歷、成長背景都仔細詢問。
在孫中山寫《上李鴻章書》的書桌前,馬英九也是駐足良久,仔細端詳,最終發出了“我想李鴻章根本沒看”的感慨。馬英九還對孫中山當年提出“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貨暢其流”等論述大加贊賞,并表示那個年代是“真的不容易”。
本來一切都十分“和諧”,不過,馬英九對于細節的關注,似乎還是讓我們“尷尬”了一下。因為在故居解說員進行解說時,馬英九突然提問“孫中山先生有多高”,這一問題,解說員倒是答了上來,但接下來的問題,就很“冷門”了,他問道:孫中山先生的鞋碼有多大?
這一問題算是徹底難倒了解說員,似乎也讓我們顯得有些“尷尬”,不過,馬英九很快自己給出了答案:8號(42碼)!
從這一細節來看,馬英九對于孫中山確實是十分了解,也證明他是一個十分關注細節的人。
再比如,馬英九在參觀盧溝橋的過程中,也是現場提問,難倒了我們的講解員,讓講解員似乎也有些“尷尬”。
當時,馬英九在數完盧溝橋的獅子之后,突然提問稱,一般景點的告示牌上除了有中文之外,還會有英語、法語介紹,為什么這里的告示牌上沒有法語,卻增加了韓語?
解說員一時語塞,沒想到答案,顯得有些尷尬,馬英九很快按照自己的想法給出了答案,他覺得這可能與來參觀的游客數量有關系。雖然這也未必就是“正確的答案”,但確實也能看出,馬英九對于細節問題確實十分關注,畢竟一般人在有解說員講解時,恐怕就根本不會去注意景點介紹的告示牌了。
當然,雖然這些問題令我方有些尷尬,但這也不是馬英九故意讓我們“出丑”,只不過每個人關注點都有所不同,當然這也提示我們,我們在工作中要更多關注細節,這樣才能更好地應對各種狀況。
· 推動兩岸交流,期盼和平統一
在孫中山故居,馬英九雖然讓我們感到“尷尬”,但這也不過是一個小插曲,在大方向上,馬英九的整個參訪行程,都是在努力推動兩岸交流、期盼早日實現和平統一的。
媒體報道顯示,馬英九在孫中山紀念館獻花后表示,孫中山先生領導革命40年,一生都致力于創立一個自由、團結、均富、統一的中國。而當年孫中山先生的許多建國主張,已經陸續在臺灣和大陸實現,這對于兩岸人民的生活與福祉至關重要,因為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因而,他期待兩岸共同合作、共創和平繁榮、振興中華。
對于馬英九的這次發言,外界多解讀為馬英九在借孫中山的話,提出“統一”議題,而這是馬英九在8年臺灣領導人任期內都沒有真正觸碰的話題。
外界一直認為,馬英九在任期內沒有開啟兩岸的政治協商、推動兩岸統一,說明馬英九其實是一個“暗獨”分子,但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馬英九的父親就是一個堅定的統一支持者,在遺囑中都提到希望促進國家統一,說馬英九是“臺獨”分子,似乎也不太合理。
或許,當時馬英九確實一方面是考慮到自己的政治前途,一方面也是因為當時臺灣政治環境非常復雜,對外還要面對美國的壓力,所以馬英九才沒有采取“強硬政策”。
馬英九在孫中山故居喊出“統一”,其實也展現出了他的一種變化,這也是更加符合大陸對其期待的變化。臺灣前“立委”郭正亮就表示,馬英九通過“更加勇敢”的表達,回應了大陸對他的期待,并提示國民黨應該始終以孫中山的精神為指導,致力于實現一個統一的中國。
現在,國民黨領導人朱立倫等人為了迎合選民,在與綠營的對抗中,經常避免談及統一,甚至對“九二共識”也閃爍其詞,明顯已經偏離了孫中山先生的愿景,如果國民黨真正想要取得勝利,恐怕還是應該“找回初心”。實際上,當年馬英九可以依靠“九二共識”贏得選舉,本身就意味著兩岸之間并不是只有“對抗”一條路可以走的。
不管怎么說,海峽兩岸都是中國同胞,誰也不希望看到兩岸兵戎相見,所以,我們也希望臺灣民眾可以盡早醒悟,推動臺灣走上和平統一之路,早日實現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這才能不辜負先輩拋頭顱、灑熱血、救中國的付出。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