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學之
初釋:廣泛的學習,事事學存次天理。
壺天山人詮釋:博學之。講到博學之之前,還是要在深度上有所把握。深度上有所認知,有所把握,你才能夠把整個博學的這個體量的東西消化的了,它是這個邏輯。因為你內心的這個深度得以把握,開啟了內心的活水源頭,那么你博學之才能做到。因為所謂博者,其實是沒有客觀公正的,是無所不在的一種愛好,一種學習,廣泛的學習。其實這是一種很恐怖的行為,因為它涉及到方方面面,如果你有所取,有所不取,那就做不到一個“博”字。所以我有一個提法叫深廣合一。就是深度夠,那廣度一定要夠;如果廣度不夠,那說明你深度不夠。所以這個“博”字,它是廣博,是沒有任何的死角,這是一種修為。
應用:這里講一個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學法。實際上是糾正自己的對立面。比如說學儒家,如果我學孟子,那么讀到孟子講的人之初,性本善的時候;最好也去讀一下荀子,因為荀子的核心講的叫人之初,性本惡。然后雙方進行一個對比的學習,可能你會更加明白中間的中道。同樣的,你如果學法家的思想,他是講的就是一切都要以所謂無情有義;那這個時候,你還是得去讀一下孟子,要知道一下真正的這種大德所在。雙方達到一個平和,這樣的話你的學問可能就會越來越純正。您不妨一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