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秋時節,我國東南方向的海域時常會有臺風出現,而在北太平洋東部常有颶風出現。那么,他們之間究竟有什么區別呢?他們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這就要請出我們今天的主角——熱帶氣旋!!
熱帶氣旋,是生成于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具有有組織的對流和確定的氣旋性環流的非鋒面性的天氣尺度的渦旋的統稱。我們常見的臺風和颶風是同一種天氣現象,都屬于熱帶氣旋,只是因為生成的地域不同被不同國家起了不同的名稱。颶風是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東部生成的熱帶氣旋,而在北太平洋西部生成的熱帶氣旋則被稱為臺風。
根據中國氣象局的標準,熱帶氣旋分為以下六個等級:
當我們再次在天氣預報中見到這些專有名詞時,我們就不陌生啦!
接下來講講熱帶氣旋是如何形成的:
熱帶氣旋的形成始于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的初始擾動,這些擾動通常是溫度和濕度的局部變化。
隨著擾動逐漸增強,形成一個氣旋性渦旋。這個過程中,空氣從高壓區流向低壓區,形成旋轉的氣流。氣旋在北半球呈逆時針旋轉,在南半球呈順時針旋轉,這是由于科里奧利力的作用(指在一個旋轉參考系中運動的物體,由于參考系本身的轉動,物體的運動軌跡會發生偏移,仿佛受到了一個額外的力的作用,這個力就是科里奧利力)
隨著渦旋的加強,對流活動也隨之增強,形成云團和降水。這些云團和降水進一步增強了氣旋的能量,使其逐漸發展成熟。
熱帶氣旋發展成熟。成熟的熱帶氣旋擁有暴風眼、眼墻和螺旋雨帶等宏觀結構。其直徑可達100至2000km,中心最大風速超過30m/s。
下面我們還要講講熱帶氣旋的一般結構:
風眼:風眼是位于氣旋的中心的區域,是熱帶氣旋近地面氣壓的最低點,我們可以根據風眼內的氣壓來測定氣旋的強度。風眼的風速顯著低于外部區域,其內部為下沉氣流,靠近風眼墻的邊緣區域為上升氣流。
風眼墻:風眼墻是圍繞風眼形成的塔狀云系,是熱帶氣旋內風速和降水量最大的區域。
螺旋雨帶:是熱帶氣旋中除風眼墻外所有對流系統的總和,內部有不連續的對流性降水,在天氣預報中,螺旋雨帶確定了外圍大風區和降水區的位置。
熱帶氣旋會帶來狂風、暴雨,還可能帶來沖毀海堤、侵襲沿海地區的風暴潮。科學家們通過氣象衛星、雷達等多種設備對熱帶氣旋進行密切監測,以便能及時準確地預報它的路徑、強度等信息,這樣人們就可以提前做好防范措施,未雨綢繆啦!
來源:青春海洋行
一起來關注未來24小時海況預報~
浙江海洋預報
3月27日20:00-3月28日20:00
浙江海域海浪大面預報
今天夜間,大面海域是1.8到2.8米中到大浪的水平。到了下半夜,杭州灣將會增大到1.2到1.8米的輕到中浪,浙北、浙中和浙南三個海域將會增大到2.5到3.5米的大浪。
浙江所屬海域的海況惡劣,請船只回港躲避風浪,注意安全。
濱海旅游區預報
明天,5個濱海旅游中象山和洞頭,不太適宜海上垂釣和游覽,其它3個旅游區不適宜出游觀光。
足不出戶了解更多海洋資訊,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關注浙江海洋預報網 (www.zjocean.org.c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