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王糈
來源 |華夏能源網
鋰業龍頭正經歷估值與業績的“戴維斯雙殺”。
華夏能源網&華夏儲能(公眾號hxcn3060)獲悉,3月26日晚間,天齊鋰業(SZ:002466)發布 2024 年年報,實現營業收入130.63億元,同比下滑幅度高達 67.75%,虧損79.05億元,而 2023 年同期盈利72.97億元。
也就是說,天齊鋰業2024年虧掉了2023年全年利潤。
這份年報一經公布,便在資本市場和行業內引起軒然大波。3月27日A股開盤,天齊鋰業股價一路下探,最高跌幅超2%。
過去幾年,天齊鋰業賺得盆滿缽滿。2021年,公司營收從2020年的32.39億元翻倍增長至76.63億元,凈利潤20.79億元。2022年,公司營收飆升404.49億元,凈利潤高達241.25億元,穩坐當年行業盈利的“頭把交椅”。
對于去年業績下滑,天齊鋰業表示主要原因有四個:一是鋰產品價格大幅下滑與定價機制錯配;二是重要的聯營公司Sociedad Químicay Minerade Chile S.A.(簡稱“SQM”)業績下降以及稅務訴訟最新結果導致凈利潤減少;三是資產減值損失增加;四是匯兌損失增加。
具體來看,天齊鋰業虧損有著諸多復雜的因素。
近年來,全球鋰資源產能不斷擴張,鋰市場供需格局發生逆轉。2022年碳酸鋰價格一度飆升至60萬元/噸的高位,但從2023年開始便一路狂瀉,到 2024 年年底已跌至約7.5萬元/噸,較巔峰期下降幅度超過85%,幾近成本線。
天齊鋰業的業績與鋰價格深度綁定,這也是其虧損的主要原因。
另外,聯營公司SQM也成為天齊鋰業的負擔。2024年4月,智利圣地亞哥法院對SQM2017年和2018年稅務年度的稅務訴訟進行裁決,導致其確認了約11億美元的所得稅費用,凈利潤相應減少約11億美元。
除此之外,天齊鋰業在澳大利亞的二期氫氧化鋰項目的停建損失,也是虧損原因之一。
當然天齊鋰業的虧損并非個例,整個鋰鹽行業都處于行業周期的底部,大部分企業陷入虧損狀態。受此影響,短短3年時間,天齊鋰業的市值也從巔峰時期的2000多億縮水至如今的500多億。
不過好消息是,天齊鋰業保持了穩健的財務狀況。截至2024年底,公司在手現金57.67億元,負債率28.39%,處于合理水平,這也給天齊鋰業后續競爭留下足夠的籌碼。
截至3月27日收盤,天齊鋰業報收30.99元/股,漲跌幅-0.83%,總市值508.61億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