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喬達鄉阿亞格喬達村,一片忙碌景象。2025年,該村啟動470畝防風固沙經濟林種植項目,通過科學規劃防風林與經濟果樹的組合種植,探索生態治理與產業發展的融合路徑,為沙漠邊緣村莊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
阿亞格喬達村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常年受風沙侵襲,農業生產面臨嚴峻挑戰。為破解生態與生計的雙重難題,村“兩委”聯合林科院專家實地調研,最終確定“以林固沙、以果增收”的治理思路,將防沙治沙與特色林果產業深度融合,種植杜梨、桃、杏、新梅等經濟林果,形成生態防護與經濟產出并重的復合林帶。
項目規劃中,470畝土地被劃分為不同功能區:50畝杜梨作為防風固沙的“先鋒樹種”,其發達的根系可有效減緩沙丘流動;其余420畝則種植桃樹(150畝)、杏樹(100畝)和新梅(170畝)。杜梨與果樹的高低搭配能形成梯度防風效果,3年后,果樹進入豐產期,每畝果樹年均收益可達1000元,年總產值預計47萬元。
阿亞格喬達村黨支部書記斯迪克·阿卜力克木說:“現在正值種植期,也是管理的關鍵時期,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大意,種植完成后不僅可以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還能帶動周邊農民實現增收。”
村民約麥爾阿卜拉·吾吉艾合買提對此深有感觸:“今年,鄉里在這里種了果樹,我過來從事果樹管理還能增加收入,離家也近,也不影響干自己家的農活。”
隨著防沙林帶與經濟林果的協同生長,阿亞格喬達村正從“沙進人退”轉向“綠進沙退”。這片新生的綠洲,不僅鎖住了流沙侵襲的腳步,更讓黃沙變成了群眾增收的“金沙灘”。(皮山縣融媒體中心 阿卜杜米吉提·阿卜拉 阿不來提·阿卜杜艾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