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是否出兵維和烏克蘭”的問題上,歐洲國家再次試圖拉中國下水,為何歐洲國家明知不可為,卻一再嘗試?我們對于這種不切實際的要求,又該作何回應?
據環球時報報道,德國媒體聲稱中方在布魯塞爾探討了“參加烏克蘭維護部隊”的可能,遭到我外交部的駁斥,先是指明該報道不屬實,隨后表示中方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
【中國維和部隊】
歐洲國家試圖拉中國下水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歐洲國家首次做類似的嘗試,本質上是因為歐洲國家在俄烏沖突中承擔了巨大的經濟、政治和軍事壓力,通過暗示或直接推動中國參與維和行動,歐洲試圖轉移部分國際輿論的關注點,減輕自身的負擔。
此外,歐洲希望通過將中國納入維和框架,增加對俄羅斯的外交壓力,如果中國能夠派遣維和部隊,這可能會被視為一種對俄羅斯的間接制衡,從而在未來的談判中獲得更多優勢。
與此同時,歐洲還通過媒體造勢的方式,試探中國在俄烏沖突中的真實態度和立場,如果中國明確拒絕,歐洲就會站在所謂的“道德高地”上施壓,若中國表現出“猶豫或妥協”,則可能被西方拿來大肆炒作。
最后,哪怕沒有成功說服中方參與,也能借此在中國與其他大國(如俄羅斯)之間制造裂痕,以削弱中俄合作的可能性,用心可謂相當險惡。
【歐洲試圖拉中國下水給自己背書】
為何維和俄烏是一個大坑
對于歐洲國家的“小算盤”,中方通過近日在聯合國安理會上,發表的關于“維和”問題的三項原則,做出了有力的回應。
中方提出了三項原則:其一,當事方同意;其二,中立:其三,非自衛或履行授權不使用武力,并表示任何偏離這些原則的做法,可能帶來預料不到的復雜后果,從而背離維和行動的目標。
這三項原則顯然不適用于當前的烏克蘭,向這里派遣維和部隊是一項高度敏感且復雜的任務,需要充分考慮當地安全局勢、國際法框架以及各方利益平衡。
換言之,如果中國貿然參與,可能會陷入無休止的責任分配和沖突調解之中,最終損害自身利益。
【俄烏戰場復雜混亂】
中國是否維和歐洲沒資格提要求
可見,對于西方挖好的“陷阱”,我們看得一清二楚,而事實上,無論中方是否決定派兵維和,都輪不到歐洲來指手畫腳。
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擁有完全獨立的外交決策權,任何關于中國是否派遣維和部隊的決定,都必須由中國自身根據實際情況和利益作出,而不是由外界強行安排或造謠。
中方曾多次強調,任何形式的維和行動都應在聯合國安理會的授權下進行,這是確保合法性和公正性的最佳途徑。
【對俄烏的維和需要等待更成熟的時機】
相比之下,歐洲提出的“自發出兵維和”模式缺乏廣泛的國際認可,容易引發爭議,任何“維和”行動都可能起到反效果,最終導致沖突的進一步復雜化。
而這也再次揭示了,這些歐洲國家在失去了美國的“領導”后,暴露出其“有賊心沒賊膽”的本質,想要借助中國的面子,在美俄的談判桌上“分一杯羹”,最后再讓中國來“背鍋”,顯然是不切實際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