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龍詩慧
編輯 / 蘭雨
7771億元,“迪王”比亞迪集團公布了2024年全年業績,全年營收同比增長29%, 1070億美元超過了特斯拉的977億美元,和“遙遙領先”的華為,同在一個量級。
在年銷量達到破記錄的427萬輛,全年有牌可打,產品換代精準切中人群需求后,“迪王”交出靚麗的財報實至名歸,402.5億元利潤,毛利率來到22.31%,足夠有底氣今年在沖量之余,換新的沖高打法,掀起的全民智駕,兆瓦閃充又綁定了新標簽,“迪王”依然在狂奔。
市場只向贏家獻上桂冠。這邊“比亞迪財報”關鍵詞有多熱,就映襯那邊的BBA財報“無人問津”。3月是上市公司扎堆公布去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財報的時刻,每年中國車企必看看吉利、比亞迪、長城幾家;而跨國車企則聚焦BBA、豐田等,但今年相當特殊,梅賽德斯-奔馳早在3月份初就公布財報,月中奧迪、寶馬也相應給出成績,市場只有零星的消息,焦點都集中在國內車企大打智駕平權戰上了。
(梅賽德斯-奔馳集團2024年Q4及全球銷量)
“量價齊跌”,即便跟進,大多數的解讀離不開這四個字;的確,因為中國市場銷量下跌和份額流失,BBA集團在全球的利潤、營銷等重要指標悉數下滑,交出了近幾年最差的業績表現。
梅賽德斯-奔馳集團2024年的總營業收入為1455.94億歐元,同比下降4.5%;毛利率更四年來首次跌破20%;寶馬集團全年收入1423.80億歐元,同比下滑8.4%,中國是全球下降幅度最大市場,收入下降22%至317.86億歐元,較2023年減少近90.5億歐元;而奧迪集團總營收645.32億歐元,同比下降7.6%,全球主要市場的銷量都錄得負增長。
回顧2024年中國車市價格戰,沒有因為BBA光環而卻步,反而燒得更猛烈些。豪華車市場總銷量下滑7.8%至274.21萬輛,而新能源銷量在BBA中的占比都不超過20%;可見BBA還在靠油車支撐,為了抵抗高端新能源的沖擊,豪華都用上以價換量的策略;當然,BBA也一度要回歸價值導向,但卻發現豪華身段,一軟下來了就不如從前堅挺,反而暴露出降價這招不再靈。反觀憑借新能源起飛的品牌,成績都不錯,特斯拉的國內銷量,已經超越了奧迪,理想、問界也緊追其后。
(奧迪集團2024年全球銷量)
至于第三季度之后,頻繁出現豪華經銷商倒戈新勢力的現象,全年行業利潤率更跌到4.3%,這都在說明,中國新能源驚人的滲透率,快到足以重構舊秩序,單靠光環,躺平賣油車很容易被邊緣化。
(寶馬集團全球銷量對比)
想要智能化下半場留在桌上,必須在科技性和舒適性,作出顛覆式的變革,重新獲得消費者的認同。與中國市場早就深度綁定一起的BBA,既然丟不起市場,也吃過德國總部研速度落后中國新勢力2-3代的虧。那么,加大在中國本土化的投資和研發,蓄力反擊是唯一的方法。
車均華為,等于沒有華為
蓄力反擊的第一張牌,是全面擁抱中國伙伴。
奧迪是BBA中,最早與華為開展合作的車企,最新登錄工信部公告的上汽奧迪A5(參數丨圖片)L,搭載華為ADS2.0深度定制的高階智駕,成為首款搭載華為智駕的燃油車型;3月中,寶馬中國與華為終端官宣戰略合作,雙方將基于鴻蒙生態開發數字鑰匙,深度集成HiCar的車機,也會搭載在2026年本土生產的寶馬新生代車型上;加上早前奔馳宣布在S級試水華為HMS For Car服務;BBA已經全部投入華為的懷抱,雖然形式不同,“含華量”有多有少,但不失為短期內最快速,最沒有試錯成本的方式。
其中,奧迪與華為綁定最深,基本就是押注智駕,繼上汽奧迪A5L之后,包括Q6L e-tron在內的5款車型搭載華為高階智能駕駛系統的車型;而寶馬與奔馳,綁定程度依次遞減,寶馬是擁抱鴻蒙系統生態,而奔馳只在一款車推出華為應用服務,屬于華為車BU產品端最為輕便簡單的一種合作模式。
段位越高,“含華量”越低?相信BBA比誰都清楚,在如今消費趨勢和市場銷量下,談靈魂,獨立完成轉型是多么不切實際的一件事;阻礙其投入程度,可能是車企在重新布局,寶馬一句“開發基于鴻蒙系統的智能應用生態”,就讓人浮想聯翩,綁定更深只是時間問題;而作為大廠,BBA不會輕易把所有雞蛋,都裝進一個籃子里的。
BBA+華為,對市場還有不錯的吸引力?有的,但如果BBA每輛車都是鴻蒙智艙+華為ADS,又拿什么告訴市場,為什么我是BBA呢?
“在中國市場不能只是跟隨,而是要主動融入?!币灾袊就磷鳛橹悄苘嚾蜓邪l中心的BBA,不約而同選擇了新車攻勢作為2025三年的開端,再加一個定語,史上最大規模的。
最有存在感的是被冠以“豪華新物種”的AUDI E,上海車展的量產車就會現身,3.6 秒零百加速、800v架構,搭載空氣懸架、全輪四驅、激光雷達等配置,支持高階智駕,基本以新勢力視覺去打造,這輛車若成功了,奧迪轉型的擔子會輕一些。四環品牌也好,新品牌AUDI也好,都是奧迪效仿“中國速度”,全方位的積極調整;預計到2025年中,陸續投產多款針對中國市場專屬打造的車型,包括全新插混車型,要在轉型速度上比肩中國車企。
至于寶馬,把寶壓在“新世代車型”上,其概念車4月將上海車展首發亮相。到2027年,寶馬集團將在全球推出40余款新車,新世代創新技術將覆蓋多種驅動模式及全部細分車型。早前,寶馬就透露過“新世代車型”會搭載AI大模型和智能體,也有新一代電子電氣架構、大圓柱電池,終于與時下車圈最熱的技術,同步輸出了。
而奔馳在中國市場,也進行新一波發力,從2025年開始的兩年內,會為中國市場推出7款專屬車型;同時,北京、上海兩大研發中心,已成為奔馳全球智能化轉型的重要支點。如今已經亮相的奔馳CLA,自研MB.OS操作系統將全系標配,并針對中國市場做了應用優化。此外,還會搭載中國團隊主導的“無圖”L2++高階智駕系統。
車厘子觀察
智能平權下,BBA的溢價在哪里?
“試了一下比亞迪海豹06 DM-i的智駕,追得上奔馳E級那套方案了?!?/p>
這是一位媒體同行,在試駕完天神之眼-C后,主動跟我聊起的感言。
回望比亞迪在2月初那一場“智駕平權”的發布會,對行業的巨震、對技術風向的帶動,對消費心智的引領,還余音裊裊;在這一場博弈內,以智能化安身立命的新勢力、以規模化拉低成本的自主品牌,固然是慌而急起直追;但最細思極恐的,當屬BBA這樣的傳統豪華品牌,即便他們的智能化追到主流水平了,品牌溢價又來自哪里?別忘了在30萬+市場,等待BBA們的,還有鴻蒙四界,還有要爭長短的中國9系軍團。
而且當下的消費者,對豪華旗艦的態度也在變化,去年底與今年初,接連出現的技術旗艦蔚來ET9,頂奢豪華的尊界S800,50萬級極致動力的小米SU7 Ultra,都在告訴消費者,什么才叫科技加持下的新“旗艦”。
不管用不用得著,武裝到牙齒的頂級產品力;不迷戀品牌光環,好而不貴,還得要一套專屬的本領,已經成科技豪華的敘事語言。
即便拿現在信息最多的AUDI E來看,諸多產品力加身,是保持在主流市場爭一爭的資格,講到引領、顛覆,談何容易?
“未戰而先退,罪也?!憋@然,半下王座的BBA肯定愿意放手一博,正如2022年被眾車企攔在門外的華為,沒想到3年后變成了天之驕子。畢竟今天的中國車市,每時每刻都有誕生黑天鵝的可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