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食品行業頻現以商標設計模糊產品實質的營銷亂象。從醬油瓶上的"千禾0"到肉鋪招牌的"壹號土豬",商家通過巧妙的文字拆解與組合,在合法注冊的框架下制造認知陷阱,將消費者推入真假難辨的迷霧中。
01
消費者認知的“割韭菜”現場
近日,千禾味業“千禾0”商標爭議引發全民熱議,消費者這才驚覺:那個看似代表“零添加”的大紅“0”字,不過是企業精心設計的商標符號。當“壹號土豬”被曝出“壹號土”僅是品牌名,與豬肉是否土生土長無關時,公眾的信任再度被文字游戲撕裂。
簡愛酸奶的“其他沒了”、金曄食品的“其它沒有了”,均以商標之名行暗示之實。千禾味業更將“0”符號化,配合“零添加”小字,模糊法律邊界——商標合規,但誤導效果拉滿。律師指出,此類設計涉嫌利用《商標法》漏洞,通過視覺關聯讓消費者自動腦補“健康屬性”。
“壹號土豬”的“壹號土”商標,讓追求土豬肉的消費者甘愿支付高價,但創始人陸步軒的北大背景與商標的“土味”包裝,形成強烈反差。類似案例還有“山里來的土”雞蛋,商標與母雞的養殖環境毫無關聯,包裝上的青山綠水只是視覺謊言。消費者調侃:“買的不是雞蛋,是商標里的田園幻想。”
02
數字濾鏡術,用符號扭曲真實信息
“一米八大黃魚”的商標與魚類長度無關,卻是價格飆升的借口;“5mg/L”蜂蜜飲料將微量成分放大為健康賣點,實際濃度稀釋至可忽略不計。牛奶品牌更在蛋白質含量上做文章,標注“6.37g/200ml”卻突出數字,誤導消費者認為蛋白質含量遠超國標——此類數字游戲,讓數學成為商家的“魔法道具”。
這種“合法不合理”的營銷策略已成行業痼疾:
·白酒行業的"X8""X10"等數字商標,暗示年份卻與真實窖藏無關
·乳制品行業出現"其他沒了"注冊商標,包裝上的"其他沒有了?"實為文字游戲
·蔬菜領域的"有機·菜"組合,實為"有機"商標與普通蔬菜的拼接
除上述品牌外,網友還列舉了諸多創意案例,如“金庸新 著”“歐陽 修車”“李太 白酒”等,通過拆分名人姓名或常用詞匯注冊商標,制造混淆效果。盡管這些多為調侃,但也反映了商標注冊中“蹭概念”的普遍性。更有企業注冊“野生”商標后銷售養殖水產品,利用消費者對“天然”的偏好謀利。
商家利用《商標法》對"描述性詞匯"的注冊限制存在空白,將品質暗示詞匯(如0、土、有機)注冊為商標,再通過視覺設計強化誤導性聯想。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顯示,2024年因"易產生誤認"被駁回的商標申請達1.2萬件,但仍有企業通過拆分策略持續試探監管邊界。
03
信任危機背后的三重困局
《商標法》第十條雖禁止"帶有欺騙性"的標識,但對"商標+商品名"組合式誤導缺乏明確界定。某企業注冊"壹號土"商標后銷售普通豬肉,法律上竟難以追責。律師指出,若企業將普通商品包裝成“土”“野生”等概念,可能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廣告法》,但實踐中因舉證困難,監管常滯后于市場亂象。
而"土豬""零添加"等概念缺乏國家標準,商家得以構建自定義的營銷話術。某土豬肉品牌客服稱"土豬指養殖方式",卻無法提供具體檢測指標。
當前的現狀是消費者需自證"因誤解而購買"才能主張賠償,但商標的合法性成為企業最佳護身符。千禾味業面對鎘含量質疑時,直接搬出"千禾0是注冊商標"作為免責聲明。
這場商標文字游戲的終局,或許正如網友所言:"套路能火一時,但良心才能活一世"。當市場監管總局將"防范消費欺詐"列入2025年工作重點,當"千禾們"的股價因信任危機持續下挫,企業終將明白:真正的品牌價值,永遠建立在透明與品質的基石之上。
微信訂閱
歡迎通過郵局渠道訂閱2025年《電腦報》
郵發代號:77-19
單價:8元,年價:400元
編輯|張毅
審核|吳新
爆料聯系:cpcfan1874(微信)
壹零社:用圖文、視頻記錄科技互聯網新鮮事、電商生活、云計算、ICT領域、消費電子,商業故事。《中國知網》每周全文收錄;中國科技報刊100強;2021年微博百萬粉絲俱樂部成員;2022年抖音優質科技內容創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