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資本家遵守勞動法的原因是什么?
關于這個問題,大家普遍認為根本原因是:西方工人的罷工和對抗,他們為了自身利益敢打敢拼。
這個原因的確存在,但只是表面。
咱們普遍知道,勞動法、40小時周工作制、雙休這些咱們口中的“打工人福利、待遇”,是西方工人經過近兩百年的抗爭,從資本家手中爭取來的。
因為我們是解放后1953年才開始進入工業時代,所以很多方面都是借鑒的西方“先進”經驗。可惜的是咱們在勞動制度上借鑒了西方框架,但配套體系始終未能完善。
被咱們批判很多的:單休、免費加班、打工維權難,企業違法成本低等職場劣跡,都是因為“精髓”缺失。
這方面和西方對比非常明顯,比如:
德國《工作時間法》規定了,如果企業強制員工超時工作,需按照每小時工資的1.5倍支付賠償。累計違規三次,就要面臨巨額罰單風險。
2019年時,電商巨頭亞馬遜一處德國倉庫,就因違規超時要求臨時工加班,被勒令支付230萬歐元巨額賠償,這金額相當于該倉庫全年利潤的12%。
法國《勞動法典》第L8113-1條中,將企業違反勞動法的行為定性為"奴役剝削罪",最高能判處10年監禁。
2021年巴黎建筑承包商因強迫工人每周工作72小時,企業老板被判了3年,公司資產也被凍結。
資本的本質是逐利,可當違法逐利懲罰遠遠超出所帶來的收益時,資本難免要掂量掂量,畢竟他們不傻。
你肯定在想,要是咱們的制度,也能有如此力度就好了。是的,每個打工人都向往外企,羨慕人家的薪酬和福利。但是很多人不了解,認為外國老板慷慨仁慈,其實根本不是,他們也是被逼出來的。
怎么被逼的,得分好幾個方面來說。
第一,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罷工。
工業革命讓西方逐漸從家庭作坊式生產模式,轉變為工廠模式,工人開始出現。那些掌握關鍵技術或生產資源的人,慢慢成了資本家,而貪婪又讓資本家剝削屬性變得越來越強,工人漸漸淪為他們牟利的“工具”。
剛開始有點像奴隸制,但不同的是,奴隸的擁有者要完全負擔奴隸的吃喝拉撒。而工人,只需支付一些工資,維持他們生存即可。又因為讓“工具”每天多干活幾小時,不僅能創造更多“價值”,還能減少“生存”成本,壓榨就這么自然而然出現。
哪里有壓榨,哪里就有反抗。
工人們明白團結起來力量大這道理,于是受不了壓榨的打工人們一合計,便“揭竿而起”。他們手里有棍有槍,敢打敢鬧,一心貪圖利益的資本只能無奈妥協,反而是嘗到反抗甜頭的工人們,為了延續反抗,組織了“工會”站在資本對立面,形成了一個保護工人利益組織,并且日漸強大。
不要小看了工會力量,2023年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組織汽車工人罷工,造成通用汽車每日高達1.15億美元損失。40天后,通用汽車被迫接受工會要求:包括時薪提升25%、取消薪酬雙軌制等。
這種"以戰止戰"模式,讓資本家們寧愿“常態性”守法也不愿去招惹工會,這是一種“集體談判權”暴力美學典范。
第二方面,選舉制度影響
西方每隔4-5年的全民選舉制,讓執政黨不敢忽視絕大多數“工人”選民手中的選票,在選舉和執政過程中,為爭取工人選票而“示好”。
2019年大選,英國工黨為了拉票,提出了"四天工作制"主張,逼得保守黨不得不在《就業改革法案》中,加入了對于企業加班限制和懲罰條款。
這種因為選舉而進行的政策改革,會逼著資本家們站隊,甚至提前采取措施,超前超額遵守勞動法。
第三方面就是時間了。
西方比咱們早100多年進入工業時期,長期以來在眾多領域對全世界呈現出碾壓優勢,因此他們擁有商品的絕對定價權,而落后國家,卻議價資格都沒有。
由此為他們帶來了異常高額的經濟回報,讓他們得以收割世界絕大多數國家財富。也因此,即便在勞動法、制度如此“變態”的情況之下,仍然能夠保證員工在短時間工作享受到超高福利待遇的資本。
再有呢,就是西方的制度也在不斷改變,比如資本為了維持掠奪,通過政治獻金弱化勞工政策,執政黨需要平衡“工人選票”與“資本干預”等等問題,這里就不一一展開了。
再來看看咱們。
現在來看,咱們可以算作暫時的反面案例吧,因為咱們只是照搬了人家的制度,但是卻沒有相應體系支撐。
有些企業設有工會,但企業里面的工會人員,工資都是企業開的,能為員工說話嗎?
而一些工業園區、行政區的工會,跟企業的關系比跟“工人”親太多,所以不免變成形式主義,表面功夫做得很足,但一到實事上,P都不敢放一個。
而罷工、游行、選舉倒逼這些,在咱們國家也不現實。
咱們現在的問題是:制度不夠健全、細致,執行上存在力度弱、周期長的缺陷等。而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也很多,比如發展歷程、文化差異、法律體系、人口數量、產業利潤、基本國情、經濟全球化、西方對咱們的封鎖等等。
所以呀,咱們在這方面要走的路還很長,畢竟咱們只用了近40年就走完了人家一百多年的發展過程。
咱們現在遇到了問題,西方也好不到哪去。前面這幾十年,咱們屬于是“摸著”石頭過河,西方就是那塊石頭。
現在咱們在人才儲備、科技水平、全民教育程度等多方面已經追上來,以后恐怕沒有石頭可摸,得靠自己去“開山架橋”,走出一條適合咱自己的路。
如今面臨的就業難、結婚率出生率驟降、老百姓生存壓力大、內需疲軟等眾多問題,其實都源自于“模仿”西方。
今年開始教育減負、高中雙休、歐盟法案禁止加班倒閉大企業改革,這些都是咱們主動或被動做出的改變。
當一切運行良好的時候,自然是維持現狀;可當出現問題的時候,不用想肯定做出改變,才能解決問題。
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唯一不變的規律是,一直在變。
看過一篇文章給出的一個方面的解決辦法,我很認同。大的政策、方向需要時間去論證和研討,但可以先從一些小的方向做出試探性改進。
比如嚴格執行起來40小時周工作制,超出40小時以外的工作時間,必須支付加班費,并且加班費率要隨時間的多少而增加——5小時內按基本時薪,5-10小時1.5倍時薪,10-20小時2倍時薪。
一旦嚴格執行,也許并不能讓加班一下子就會消失,但能讓加班一點點瓦解制止崩潰。
職級對標2023年數據顯示,互聯網行業平均每周工時長達66小時,雖然互聯網作為新興行業通常加班都有加班費,但很多私企只學到了加班,卻不肯付加班費。
所以,在很多小城市,單休和加班嚴重主要就是因為免費,老板覺得不用白不用。如果加班必須支付加班費,那老板肯定要對比成本和收益。其實老板很清楚,你上了一天班,累得夠嗆,加班效率很低,付費讓你加班絕對是虧本買賣。
單休也是這樣,哈佛商學院2018年研究報告顯示,企業員工價值產出與工作時常成反比,在第六天時價值產出下降23%。這種情況,基本的管理者清楚的很。
因此,如果能嚴格執行40小時和付費加班,工作效率和產出并不會降低。美國福特汽車,早在80多年前就用1年時間內,工廠的真實數據證實過這個“產出效應”。
當加班瓦解,雙休成為常態時,還能帶來諸多方面的改變。
首先就是人們有時間享受生活,年輕人談戀愛、中年人陪孩子。人動起來了,自然而然需要消費,于是服務業被帶動起來,經濟也會被帶動起來。
更重要的是,近幾年產業調整從制造業淘汰的人,以及每年近千萬的畢業生,可以被服務業吸收,解決一部分就業問題。
人們有了穩定工作,收入有了保障,自然就會結婚、生育的生活期待。
當然了,我說的很籠統、很不專業,就是表達這么一個意思,說的不準確、不完善的地方,歡迎大家討論、指正。
最后總結一下吧:
當前全球都難,咱們老百姓更難,但咱得相信高層,任何改變都需要時間。
打工人權益保障既是社會正義,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石。
咱得學會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也要能寬容生活中的不容易,才能過好自己小日子。
未來的改善需各方共同努力,咱們要對此抱有信心!
全文完,感謝閱讀,喜歡請三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